一邊是銀行經營的息差壓力,一邊是激烈競爭的攬儲壓力,有銀行基層分支機構出現了手工補息的情況,其中的風險隱患不容忽視。近期,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倡議,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禁止通過手工補息的方式高息攬儲,并開展自查整改。
手工補息本是銀行用于勘誤的工具,但為爭奪更多優質客戶,占據存款市場份額,基層銀行機構繞開內部定價管理,將手工補息異化為高息攬儲的手段,用來給大企業客戶違規補貼額外的存款利息。大客戶存款利率“明降暗升”,這既是一種不良競爭,也弱化了調降銀行存款利率的效果。
近年來,監管部門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持續引導存貸款利率下降。2019年至今,國有銀行2年、3年期存款利率分別累計下調104個、150個基點,降幅遠高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但銀行付息成本不降反升,面臨較大凈息差收窄壓力。個別大企業憑借議價優勢,通過手工補息等方式實現“低貸高存”套利,主業不賺錢,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來源,形成資金沉淀空轉,還擠占了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資金,加劇企業賬款拖欠現象。
規范手工補息,是監管部門對當前金融機構盲目擴張規模、非理性競爭經營模式和思維慣性的糾偏,對抑制變相高息攬存、有效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規范手工補息,有助于緩解銀行凈息差收窄壓力,增強其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禁止違規手工補息后,銀行存款付息率將有所降低,對公存款成本持續高企及存款定期化帶來的銀行負債端壓力也會有所減小。同時,此前調降存款利率的政策成效將進一步釋放,增強銀行在貸款端讓利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規范手工補息后,銀行存款對企業的吸引力會下降,存款利率和企業預期投資回報率的比價關系可能發生變化,從而引導企業將更多資金用于擴大投資、增加研發投入等,有利于更好挖掘內需潛能,促進經濟回升向好。另外,規范手工補息還將推動部分企業存款向金融市場分流,企業可以增加柜臺債券、理財等金融產品配置,保持相對穩定的收益。理財機構為維持產品吸引力,也會增加權益類或固定收益類資金的配置比例,提高直接融資占比,優化融資結構。
從長期看,規范手工補息不但可以限制大型企業“低貸高存”的空轉套利行為,更好引導企業心無旁騖發展主業,還可以將原本用于套利的富余資金騰挪出來,更多用于償還拖欠的小微企業賬款,促進解開企業賬款拖欠“連環套”。規范手工補息后,銀行存款產品利率定價也將更加合理。下一步,銀行業金融機構還需考慮在負債端增強客戶黏性,拓寬低成本資金來源,動態調整負債期限結構等問題,進一步提升資產負債管理和利率定價能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