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企收購重組的阿魯爾集團是哈薩克斯坦最大汽車生產組裝企業。圖為在阿魯爾集團汽車生產基地,組裝車輛正在轉運中心等待運輸至哈薩克斯坦各地。趙益普攝
哈薩克斯坦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首倡之地。近年來,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哈合作成就斐然。雙方成功實施多個重要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率先開展產能和投資合作,搭建全方位、立體化互聯互通網絡,提升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水平,培育綠色能源等領域新增長點。中哈經貿合作不斷走深走實,有力促進兩國共同發展,持續惠及兩國民眾。
貿易往來日益密切
在中哈邊境霍爾果斯公路口岸,一輛輛冷藏保鮮貨車正有序通過。借助農副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貨品從裝運上車到通關出境的時間由原來的幾天縮短至1小時。筆者在哈薩克斯坦采訪期間看到,不少當地年輕消費者的手機上裝有中國電商平臺應用程序。他們介紹,從這些平臺上購物非常方便和實惠。
中哈兩國山水相連,經濟互補性強,是天然的合作伙伴。雙方貿易往來日益密切。中國是哈薩克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涵蓋從能源到農產品等各領域。1992年,兩國貿易額為3.68億美元。2023年,兩國貿易額達到410.2億美元,提前完成兩國元首提出的2030年貿易額達400億美元目標。
隨著中哈貿易不斷深化,越來越多哈薩克斯坦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去年,哈薩克斯坦國家館在中國電商平臺上線,中國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品嘗堅果、駝奶粉、紅花籽油等哈薩克斯坦特產。哈薩克斯坦連續6次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簽署了總價值約3億美元的商業協議。哈方企業踴躍報名參加今年的進博會,預計參展規模將擴大5倍。
哈薩克斯坦貿易和一體化部副部長托列巴耶夫表示,哈方愿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并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歡迎更多中國企業赴哈投資興業。
互聯互通持續深化
今年2月28日,一列滿載日用百貨、機械設備、新能源汽車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隨著這班列車開行,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哈合作共建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正式投運。
依托中歐班列,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將推動中國進出口哈薩克斯坦貨物在西安快速集散分撥,并形成哈薩克斯坦在中國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西安浐灞國際港自貿業務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該碼頭,哈薩克斯坦的商品還可以南下廣西,進入越南、泰國、緬甸、老撾,對外開放多了一條經貿“大動脈”。
哈薩克斯坦是中歐班列的重要節點國家。2023年,過境哈薩克斯坦的中歐班列超過1.3萬列,為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重要貢獻。
近年來,中哈大力發展過境運輸和國際陸海多式聯運,成功搭建全方位、立體化互聯互通網絡,已開通7對常年對開口岸、5條油氣跨境運輸管道、2條跨境鐵路干線和1個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兩國建成“雙西公路”中哈段、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霍爾果斯—東大門無水港等一系列標桿項目,成功把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搬”到了哈薩克斯坦的家門口,極大促進陸海跨境聯運便利化。
中哈天然氣管道ABC三線并行,單線長度均約1310公里,是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中哈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總經理凱伊波夫表示,該項目在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的同時,還歷史性地解決了哈南部地區天然氣供應不足問題,帶動當地上萬人就業。“哈中天然氣管道連接的不僅是兩國的能源設施,更是哈中人民的友誼。它是管道,也是橋梁,促進兩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增進了兩國民心相通。”
產能合作提質升級
近年來,中哈兩國建立產能和投資對話機制,成立產能合作專項基金,形成內容豐富的產能項目清單,產能合作蓬勃發展。
作為中哈產能合作框架下的重點項目之一,哈薩克斯坦巴庫塔鎢礦項目為當地創造約1000個就業崗位。阿依古麗·阿克特萊沃娃是該項目人事經理助理,2022年從中國西南大學畢業后來到這里工作。她介紹,項目部努力為員工創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中方員工也幫助她盡快適應崗位,“我在這里工作很開心,為能參與項目建設深感自豪。”
能源是中哈務實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哈繼續深化石油、天然氣等領域合作,積極拓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領域合作。在哈薩克斯坦政府制定的《國家工業創新發展戰略2025》中,新能源汽車和充電設備被作為工業創新發展的重點領域。哈薩克斯坦政府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和充電設備的產值達到100億美元,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江淮汽車、宇通客車等紛紛進入哈薩克斯坦市場,助力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兩國新能源合作項目在哈成功落地和運營。札納塔斯風電場、圖爾古孫水電站、阿克莫拉州風電場等項目,為哈薩克斯坦實現綠色發展提供重要助力。“哈中在綠色能源領域的眾多成功合作,給哈薩克斯坦帶來了技術與經驗。”哈薩克斯坦經濟學家阿爾馬斯·丘金表示。
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張霄表示,近年來中哈合作不斷開拓新領域、打造新亮點,雙方在醫療衛生、跨境電商、數字經濟、汽車制造、現代農業等新興領域合作勢頭迅猛。未來,中哈將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積極支持跨境電商、數字經濟等新業態發展,加快實施戰略性合作項目,推動能源礦產、冶金化工、基礎設施、物流運輸、裝備制造、農業糧食等領域合作全面發展,持續為雙方經貿合作注入動力。(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