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能力、服務質量和人才儲備是券商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破局的關鍵,而這其中,人才培育則是關鍵中的關鍵。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委員會2024年重點工作安排,明確指出了在推進金融強國建設以及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的重要性。這份重點工作安排精準定位了建設滿足人民群眾需求、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專業人才隊伍的方向。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從業人員數量為34.44萬人,較年初凈流出超7000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才流失的隱憂。但筆者認為,證券業經歷了三十余年的發展,行業從業人員總量已與整體發展相適應。從業人員數量重要,質量更重要。近年來,投資顧問(對應財富管理轉型)、分析師(對應研究驅動)、保薦代表人(對應投行服務)等核心業務線人才持續逆勢增長,也反映出證券業和專業化人才之間的“雙向奔赴”。
在監管著力推動中介機構提供高標準的專業服務,大力強化執業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背景下,券商在人才引進、培養、管理等機制方面也需要同步提高標準。
首先,注重從業人員的專業性培養。專業業務線的核心人才與復合型管理人才相對稀缺,尤其是能夠精通業務又擅長管理的“多面手”不足,目前是行業亟待破解的難題。特別是在投行業務領域,執業質量是各家券商的核心競爭力,作為服務實體經濟、驅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之一,其人才隊伍的專業性與高效性直接關系到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尤其是,面對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對于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為此,中國證券業協會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境外證券專業人才從業特別程序,旨在拓寬國際人才引入渠道。
其次,注重人才培育體系建設的精細化。證券行業人才流動頻繁,如何留住人才也是券商需要面對的問題。券商在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股權激勵的同時,更需構建一個能夠激發員工內在潛能的平臺。這包括提供多樣化的培訓機會、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以及鼓勵創新的環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兼容并包的企業文化,讓員工能深切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與尊重,對加固員工的歸屬感與忠誠度,無疑是一劑“強心針”。面對人才流動的挑戰,券商應采取靈活的策略,不斷優化人才管理模式,以確保團隊的穩定性,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石。
再次,注重培養從業人員的執業精神和執業操守。作為資本市場“看門人”,對券商從業人員執業品行應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建設一流投資銀行,絕非單純以資本、業績或排名“論英雄”,更需要一支深刻理解金融工作人民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新“國九條”與證監會的相關指導意見,均對行業文化的綜合治理、從業人員分類管理與執業聲譽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旨在嚴把任職“入口關”,堅決糾治拜金主義、奢靡享樂、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風氣,引導從業人員珍惜職業聲譽,培育兼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與個人品德的金融人才和隊伍。
為適應當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要求,券商需要盡快打造過硬的人才隊伍,提升專業和服務能力、執業品行,也為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貢獻專業人才力量。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