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間里“999足金”銷售火爆,并宣稱保真、支持復檢,但消費者買回家后發現是假貨。據央視調查,為了假戲真做,這些售賣假黃金的直播間先是偷換概念,用搶購足金的由頭吸引足夠多的粉絲后,就開始賣銅手鐲等物品,并在彈幕繼續營造“搶黃金”的氣氛??梢坏┲辈ソY束,粉絲群即刻解散,訂單也無跡可尋。
宣傳、含金量、證書皆假,直播間“三假”黃金令人觸目驚心。一家深夜賣黃金的直播間支付頁面最上方是“中國黃金”四個大字,而到第二天,這四個字竟然變成了“舔狗”;內側打著999鋼印的手鐲和戒指,鑒定結果為銅;證書都是批發來的,一塊錢一張。
一切黃色金屬,在直播間都可以叫作黃金;299元的鐲子不是白菜價,而是韭菜局。在騙子主播的直播間,玩的是文字游戲,撒的是彌天大謊。當下,金價時有攀升,不良主播瞄準消費者渴望撿漏的心理,在直播間設置五花八門的陷阱騙錢。主播忽悠的丑態,彈幕刷屏的字樣,鏡頭里金光燦燦的飾品,不僅擾亂了黃金消費市場秩序,也給本就烏煙瘴氣的直播生態再添黑料。
比騙子主播更可惡的,是假黃金產業鏈上的每一環。據報道,在義烏,個別公司專為直播間電商提供吊墜、手鏈、手鐲等仿金飾品,刻著999的仿金飾品甚至供不應求;在素有“首飾之都”稱號的廣東海豐縣,部分廠家一邊生產仿金飾品,一邊忙著規避風險;而深圳同華電鍍廠,則因能生產金包銅和金包銀,被業內稱為高手。蹭的是黃金市場的熱度,做的卻是見不得光的生意;一群不法之徒源源不斷地為直播間搬運假黃金,幫騙子主播引流、售假。
直播間“三假”黃金泛濫,監管要燒“三昧真火”。真金不怕火煉,假黃金也逃不過監管部門的“火眼金睛”。一方面,要問責屢次在直播間出售假黃金的平臺,雖然掙了粉絲錢的主播跑得無影無蹤,但掙了主播錢的平臺沒那么容易溜。是管理疏漏還是暗中推波助瀾,是信息核實有誤,還是對銷售金銀制品必持營業執照的概念一無所知;監管部門對涉事平臺的通報批評不妨具體些、清晰些、嚴厲些。另一方面,就算不能做到主動出擊,至少也得順著報道提供的線索,把假黃金的生產地、集散地一掃而光。
還有個問題值得思考。電鍍廠、仿金廠、商貿城為主播提供知假售假的動力,那又是誰在給電鍍廠等不良商家提供知假制假的動力?答案是部分消費者的貪便宜心理。哪有299元買金手鐲的好事?雖然黃金消費熱火朝天,但若是看走了眼,淪陷在假黃金的直播間,錢被騙了,結局必然是上當受騙。無論線上線下,不貪心才能抵御不法商家的黑心。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