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甘肅展區。
季茂杰正在雕刻敦煌木雕。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甘肅技能大師帶來的敦煌木雕、唐卡制作、洮硯制作等技能技藝展演,展現了甘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了眾多參會人員的關注。
在甘肅展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甘南藏族唐卡代表性傳承人”丹增坐在畫布前,用鉛筆打好底稿,然后左手端起顏料,右手執筆,專注地開始著色染色制作唐卡,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丹增邊畫邊向現場觀眾介紹,唐卡的繪制過程共有十幾個工序,包括制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等。繪制唐卡使用的都是天然礦物質染料,以朱砂、珍珠、珊瑚、綠松石等礦物類為主,這些材料色彩鮮艷且耐久性強。“制作一幅唐卡短則一兩個月,長則數年,像這樣一幅25cm×30cm的唐卡,需要10天到15天才能完成。”丹增說。
構思設計、起線開池、雕刻打磨……甘肅省級技能大師張斌雕刻硯臺的過程“行云流水”。
洮硯全稱洮河綠石硯,其以石色碧綠、質堅而細、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干涸的特點飲譽海內外。甘肅洮硯生產主要分布在卓尼縣洮硯鎮轄區境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據了解,制作一方洮硯,要經過選材、出坯、打磨、拋光,再到粗雕、細雕等十余道工序。“硯以用為上,硯堂硯池是核心部位,硯堂要做到平整舒適,保證研墨時能起到很好的下墨和發墨效果。”張斌介紹說。
在張斌的作品中,一款金黃色的香插格外引人注目。“這款香插采用洮硯石瓜皮黃材料所制,受《千里江山圖》的啟發,想刻出山巒疊嶂,小舟翩然的樣子……目前,這款香插還在進一步完善中。在新產品創作摸索中,我也在聽大家的建議和意見,希望能做出更多大家喜歡的好作品。”張斌說。
省級技能大師季茂杰創作的敦煌木雕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一段段木坯,經過季茂杰的精雕細琢,變成了一尊尊惟妙惟肖的立體雕像。同時,敦煌文化也通過木雕得到傳承和發揚。
制作木雕工藝品,一般要經歷構思創意稿、鑿粗坯、修光、打磨、著色上光等步驟。季茂杰善于挖掘利用原始材料中美的要素,再結合敦煌文化元素進行創作。刀起刀落間,木屑輕舞,在季茂杰嫻熟的雕刻手法下,一尊敦煌佛像逐漸成形……
“這些技能技藝可謂是指尖上的文化傳承,每一個動作都飽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著匠人的技藝與智慧!甘肅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希望能有機會欣賞甘肅美景,品味甘肅美食,感受甘肅的文化魅力!”來自湖北的觀眾侯達飛說。
大賽是一場技藝的較量,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宴,更是各省、各國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橋梁。
來源: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