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耐心資本成為熱詞。繼4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后,在近日舉辦的2024陸家嘴論壇上,耐心資本又被頻頻提及,成為各界關注的重點。
越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越需要壯大耐心資本。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強調科技創新的原創性、顛覆性、革命性,也就意味著要走一條更漫長、艱苦的長路,面臨高投入、長周期、經營不確定性等重重挑戰,需要資本作為長跑“搭檔”,持續不間斷地提供源頭活水,將各類創新創業的種子精心澆灌成參天大樹。
用可預期的投資環境來滋養耐心。當前,有創投機構反映找不到好的投資對象,解決好錢往哪里投的問題是讓資本有耐心的前提。這就要繼續堅定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多措并舉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多管齊下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為耐心資本提供一批優質投資標的。同時要持續優化投資環境,保持各類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耐心資本鋪平“長跑”的跑道。投資標的“磁吸力”足夠強、投資環境足夠平穩可預期,自會有更多資本敢投、愿投、長投。
以機構投資者的榜樣作用來培養耐心。作為資本市場“壓艙石”,機構投資者擁有資金、人才、信息等多方面優勢,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市場風向,理應擔當耐心投資的表率。機構投資者要放眼長遠,摒棄急功近利、掙快錢的浮躁心態,以創新潛力作為投資向標,通過建立長期考核評價體系、打造長期投資文化、提升專業投研水平等,堅定做創新創業的發現者、陪伴者,幫助更多創新創業者實現價值創造,支持一批優質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維護市場價值中樞穩定。
讓更多資本有耐心,除了看不見的“無形之手”外,“看得見的手”也要發揮帶動作用。一方面創新多樣化的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鼓勵銀行與創業投資基金等加強對接,暢通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長錢入市通道,切實解決“長錢”從哪里來的難題。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政府領投、社會跟投的可行路徑,以“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帶動有實力、有意愿的社會資本做耐心資本,扶早、扶小、扶優,支持更多具有發展潛力的硬科技企業始于技術、成于資本。
正如成功往往需要等待,壯大耐心資本也非能一蹴而就,離不開經年的耕耘和各方的努力。但只要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多些耐心和定力,相信定會收獲時間的玫瑰。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