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塔吉克斯坦是守望相助的好鄰居、相互支持的好朋友、互利共贏的好伙伴、肝膽相照的好兄弟。近年來,在習近平主席和拉赫蒙總統的戰略引領下,中塔關系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兩國政治互信不斷鞏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果豐碩,人文交流更加深入,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密切合作。
從深化經貿、互聯互通、農業、大項目等方面合作,到加強教育、媒體合作,中塔不斷深化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促進兩國民心相通,為雙邊關系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都對這條公路充滿了期待”
顛簸,降速,大轉彎,記者一行乘車在中塔公路二期建設項目關鍵路段上前行,從項目二號營地到采訪點10公里路程,用了1個多小時。蜿蜒曲折的道路夾在聳立的高山和湍急的噴赤河之間,跑物流的大貨車每逢交會,都小心翼翼地把速度降到最低。
采訪車剛停穩,司機哈伊爾就快速下車,用一塊抹布在車門外擦了起來,怕積滿車身的泥塵進入車內。“我們太需要一條新的公路了。”哈伊爾說,多年前他曾開車走過中塔公路老路,那時,汽車在好多路段只能掛一二擋緩慢爬行。
“修建一條暢通的安全路,這就是我們的任務。”同行的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塔吉克斯坦辦事處總經理李長偉說,不到100公里的項目,工期卻要4年,因為施工環境實在太艱險。
2022年,由中國路橋承建的中塔公路二期項目正式開工,目標就是修復公路破損路段,方便塔吉克斯坦邊遠地區民眾出行,改善中塔之間的陸路交通狀況。中塔公路初建時,受限于資金和技術條件,全線沒有一條隧道。中塔公路二期項目包含16座橋梁、2條隧道、5處明洞,將大幅改善通車條件。
看到項目工作人員在烈日下忙了一個上午,熱情的村民邀請他們一起到樹蔭下休息。“道路施工,難免會帶來交通不便,但我們的各項施工得到了村民的一致理解和支持。”項目經理姜樹林說。
“我們都對這條公路充滿了期待。”村民拉賈巴里佐達告訴記者,“有了新的公路,我們的出行將更加方便。這里獨特的自然風光也有機會吸引更多游客,為我們帶來更多收入。”
“修路雖然辛苦,但我的收獲很大。”塔方員工賈姆舍德說,加入項目以來,他學到了不少新技能。“跟著中國老師,我學會了公路測量、混凝土拌和等操作技能。塔吉克斯坦正在快速發展,未來大工程肯定不少,這個項目完工后,我不愁找不到工作。”
卡車司機穆罕默德今年62歲,常年在中塔公路上跑物流。他說:“現在,每跑一次中塔公路,都能看到項目的進展。我們貨車司機都盼著工程能早日完工。”
近年來,隨著中塔攜手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雙方不斷推進互聯互通,貿易往來更加頻繁。2023年,中塔雙邊貿易額達到近40億美元,同比增長53.5%,創造了新紀錄。“我們努力為塔吉克斯坦人民修好一條安全路,也期待這條路成為當地的發展路,為中塔合作助力,為大家帶來美好生活。”李長偉充滿信心地說。
“希望更多中國朋友喜歡我們的水果”
入夏,塔吉克斯坦的櫻桃進入了豐果期。在首都杜尚別西郊的吉薩爾盆地,有一座占地2000多畝的櫻桃園。一大早,當地農戶就開始忙著采摘。一箱箱酒紅色的櫻桃,當天就能從新疆烏魯木齊入境,成為中國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
塔吉克斯坦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氣候條件適宜種植櫻桃。2015年,中塔合資企業世紀駝隊公司投資開發了吉薩爾櫻桃園。經過多年努力,彼時的一片荒山,如今已是一片綠色,當地農戶的生活也因為櫻桃園有了新變化。
在清冽雪水的滋養下,塔吉克斯坦的櫻桃甜美多汁。吉薩爾櫻桃園完全采用綠色種植方式,櫻桃成長過程保持純天然狀態。櫻桃園還從中國引進智能分揀線,用機選方式分選櫻桃,以更好滿足中國消費市場的需求。
“我們在櫻桃園里種植了5個品種的櫻桃,其中最受中國市場歡迎的是車厘子。”世紀駝隊公司經理薛翔鴻捧起枝頭一串鮮嫩的車厘子對記者說,“目前,我們的車厘子除了在塔吉克斯坦本地銷售外,有相當一部分銷往中國。塔吉克斯坦車厘子的性價比不錯,在中國市場供不應求。”
法爾佐娜是櫻桃園附近吉薩爾村的村民。原先,她和女兒在家待業,一家人的生活很不容易。櫻桃園建起來后,她和村里人一起到櫻桃園工作,從最初培育一棵棵櫻桃幼苗,到如今年年收櫻桃、選櫻桃、料理果園,有了穩定又可觀的收入。“塔吉克斯坦的櫻桃真的很不錯,希望更多中國朋友喜歡我們的水果!”明媚陽光下,法爾佐娜笑容燦爛。
今年,櫻桃園準備在塔吉克斯坦搭建自有電商渠道,一方面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把櫻桃出口到更多國家,另一方面也希望實現與中國電商平臺對接,讓更多中國消費者了解塔吉克斯坦的優質農產品,在廣闊的中國市場挖掘更多機遇。
農業是中塔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重點領域。良好的雙邊關系、充分的互補需求,為兩國拓展深層次農業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雙方在農產品貿易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中國正從塔吉克斯坦進口越來越多農產品。塔方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等展會,推動櫻桃、檸檬、葡萄、蜂蜜等優質塔吉克斯坦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塔吉克斯坦年輕人學習中文的熱情非常高”
在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學孔子學院的陳列室墻上,掛著許多畢業生的來信。“希望我們將來無論身處何地,從事何種職業,都要經常問自己一句:我為自己的祖國,為塔中兩國的友誼做了什么?”這封信的作者穆志龍是這所孔子學院最早的學生之一,他畢業后先后在塔吉克斯坦外交部、總統辦公廳工作。
2008年8月,中塔雙方簽署合作開辦孔子學院的協議。次年,由中國新疆師范大學和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學合建的孔子學院正式開始運轉。10多年來,每年在這里學習中文的學生數量由最初的200多人增至近3000人,總計培養學生近3.9萬人,其中2200多名學生通過選拔考試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等,赴華留學深造。這所孔子學院先后獲得“先進孔子學院”“示范孔子學院”“國際中文考試(HSK)優秀考點”等榮譽。
在塔吉克斯坦采訪期間,無論是在街頭還是在企業,都有熱情的當地人主動用中文與記者交談,他們多數曾在孔子學院學習。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孫靜告訴記者,孔子學院畢業生中有活躍在中塔合作各領域的外交官、媒體人、學者,也有自主創業的企業家,“目前塔吉克斯坦民眾學習中文熱度非常高,孔子學院每年招生都爆滿”。
沙諾是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學的大二學生,今年獲得塔吉克斯坦“漢語橋”比賽冠軍。小時候,沙諾曾跟隨學中文的鄰居觀看孔子學院的文藝晚會,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進入大學后,他堅定選擇了中文和塔吉克語翻譯專業。在孔子學院,沙諾選修了書法、繪畫、剪紙、古箏等多門課程。“我的名字有聚沙成塔、一諾千金的意思,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成語。”沙諾告訴記者,他剛通過了HSK五級考試,未來將繼續學習中文。
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學孔子學院塔方院長瑪依娜·依莫姆佐達也曾是這所孔子學院的學生。采訪中,她用地道的中文對記者說,塔中友誼源遠流長,文化交流持續深化,為雙方加強各領域合作奠定了基礎。“目前,塔吉克斯坦年輕人學習中文的熱情非常高,在中國的塔吉克斯坦留學生超過了5000人。”
除了中文教學,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學孔子學院還充分發揮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用,成立了中塔絲路友誼藝術團。藝術團由書畫、舞蹈、禮儀等8個分部組成,還聯合該校納烏魯茲樂團、塔吉克斯坦國立音樂學院民樂團等共同組建了中塔民族樂團。藝術團成立后,塔吉克斯坦資深民族音樂家胡賽因·沙里佛夫積極投身兩國音樂交流,帶領學生多次在塔吉克斯坦國家級節日慶典上演出。沙里佛夫說:“促進塔中藝術交流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希望兩國的友誼之歌越唱越響亮。”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