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渭南非遺展示展演暨“大地流彩——鄉村文化振興渭南行”活動在華陰市西岳廟正式啟動。據悉,此次活動由農業農村部社會事業促進司、致公黨中央婦委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陜西省農業農村廳指導,渭南市委、市政府主辦。
活動期間,華州區設立“華州非遺·光影流彩”皮影展示展演活動分會場,以華州皮影戲展演和皮影雕刻及作品展示為主,邀請了全國10個省的皮影戲團隊和個人參與。
啟動儀式上,渭南市政府為韓城市剪紙民坊工藝等16家第二批渭南市市級非遺工坊授牌。陜西省華岳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公司還與蒲城興文麥草工藝合作社、蒲城縣玉女土布專業合作社、臨渭區巧娘草編專業合作社工坊、富平縣洋陽柿餅專業合作社等4個渭南非遺生產性示范基地簽署非遺保護推廣戰略合作協議。
非遺展演環節精彩紛呈,韓城行鼓鏗鏘有力,華陰老腔慷慨激昂,陜北說書有“九腔十八調”之稱,合陽提線木偶融合多種特殊技藝,華山戲法作為陜西傳統魔術表演形式令人稱奇,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絕佳的視聽盛宴。
渭南自然資源富集,歷史底蘊深厚。目前,渭南市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數量全省居首,擁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項,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17項、省級123項;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7人、省級126人,是著名的“戲曲之鄉”“鼓舞之鄉”和“民間藝術之鄉”。渭南非遺多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華州皮影”“華陰老腔”等曾多次在歐洲、東亞及東南亞亮相。
近年來,渭南市委、市政府大力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加大創新發展力度,成立全省首個非遺培訓學院(渭南技師學院),開發“黃河回聲”等6條特色研學線路,依托傳統技藝類、飲食類非遺項目優勢,加強非遺工坊建設,推進一批制作技藝類非遺項目助力鄉村振興,取得良好效益。
本次活動是對非遺文化保護傳承成果的展示與宣傳,也是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有力實踐。渭南市將通過展示展演、踩線體驗等方式,讓群眾感受非遺魅力。未來,渭南市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推進非遺保護傳承與鄉村振興的高效融合,加強非遺資源挖掘整理、內涵闡釋和價值利用,壯大非遺文化產業,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源:陽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