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金融“活魚”,種產業“碩果”,賦能鄉村振興……去年6月,廣州市首批“金融村官”試點工作選取花都區6鎮10村先試先行。一年多來,廣州市通過探索“金融村官”發揮金融機構和鄉村紐帶聯結作用,以優質金融服務助力廣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百千萬工程”。(7月8日《廣州日報》)
所謂“金融村官”,就是金融參謀員、服務員、宣傳員。他們深入田間地頭、生產車間,了解農戶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提供金融咨詢、信用評估等服務,宣傳普及金融知識和產品等。近年來,廣州著力打通金融服務鄉村的“最后一公里”,但仍存在一些信息壁壘亟待清除。比如,銀行有好的產品,一些服務對象卻并不知情。創新設立“金融村官”,能夠在金融機構與群眾之間架起更管用的橋梁紐帶。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用好改革這一法寶。復制推廣“金融村官”工作機制,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鎮村流動,探索一條以金融支持“百千萬工程”和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實現金融發展和農業產業振興互促共進。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花都區“金融村官”累計推動銀行機構授信超55億元,創新金融產品20余款,組織開展各類宣傳超100場次,累計走訪農戶超萬人。通過“金融村官”這個小切口,引來普惠金融創新活水,帶動金融資源賦能農村的大變化。
扶持特色產業新升級。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霍桑效應”,指的是額外的關注會激發正向反饋。特色產業是促進農民增收、穩定農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在一些地區,特色產業尚未挺直“腰桿”,有的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品種、品質、品牌水平都還比較低,社會關注度不高。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澆灌特色產業,促進產業更新升級,提高特色產業的顯示度,助益特色產業大發展。在試點地,“金融村官”加大藍莓、魚苗、盆景等特色產業扶持力度,藍莓產業為當地村民提供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盆景全產業鏈年產值超10億元……接下來,要在更多地方引入金融“活水”,推動“小戶、散戶”向“大戶、龍頭、規?;睍x級,加速形成當地發展的比較優勢。
豐富涉農金融新產品。產業興旺背后不乏金融的力量。比如,有金融機構為民宿、露營地等配套了“民宿貸”,支持村民將閑置空房改造成民宿,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但也有機構涉農貸款產品結構單一、門檻偏高,將有需求的群眾拒之門外。因此,要以“金融村官”為抓手,盡可能了解量多、面廣、小額的農業經營主體資金需求,及時給金融機構提供產品創新的思路方向。同時,要落實農村金融項目一次性補貼,強化金融“活水”源頭供給,增強“金融村官”送“貸”上門的底氣與信心。
集眾人之力,展各家所長。及時總結推廣“金融村官”經驗做法,持續以金融“活水”澆灌“百千萬”,必能滋養“頭號工程”加力提速,不斷取得新突破。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