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日前通報的消息,各地將在暑期舉辦超4000項約3.7萬場次文旅消費活動,推出發放消費券、票價優惠、消費滿減、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助“燃”暑期消費市場。
今年以來,從“冰雪經濟”到“春日經濟”,文旅消費“熱辣滾燙”。甘肅、江蘇、陜西等地將演藝、文化遺產、美食等元素與旅游融合。故宮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殷墟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客流持續保持高位……神州大地上,“詩”和“遠方”更好地聯結,不僅給游客帶來新體驗,也為文旅市場創造出新的增長點。
暑期是一年中時間跨度最長的旅游旺季,大中小學生陸續放假,職工年休假也較為集中,文化和旅游消費需求旺盛。比如,有不少學子就選擇通過“畢業旅行”來致敬青春。某在線旅游平臺預訂信息顯示,“畢業旅行”搜索量迅速上升,“00后”群體在6月份至8月份的旅行預訂量大幅度增長。火熱的消費需求,更需優質的產品供給來匹配。
一系列“夏日限定”活動在陸續開展:湖南推出多條避暑游路線,讓游客盡享夏日特色美食、美景;四川推出特色玩法,探秘文化遺產、領略巴山蜀水,邀請游客暢游一“夏”;江蘇發出“夏天的邀約”,10條江蘇省文博場館研學游精品線路串聯起各類大中小型博物館,讓游客在行走中感受江蘇地域文化的魅力……改善消費條件,釋放消費潛力,“有形之手”顯現出重要作用。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制定的《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對外發布。不論是“發展餐飲消費細分領域,鼓勵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資源”,還是“推動城鄉文旅提質增效,引導和擴大體育休閑消費”的政策支持,在消費場景不斷翻新、迭代、升級的趨勢下,將引導各方更好地滿足百姓的個性化、品質化和多樣化需求,為暑期消費市場再添“一把火”。
在對待文化旅游的問題上,還需提防“心急”的毛病。很多長盛不衰、風靡世界的文化旅游項目,往往蘊含著對文化品牌的敬畏,對服務細節的追求。打造文旅爆款,離不開日復一日的深耕,以滿足見識和品位不斷提升的消費者的需要。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