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又在國內發債了,據上海清算所最新披露,華為擬發行2024年第一期中票,期限為10年,發行規模為10億元,申購利率區間為2.4%—3%。截至目前,華為2024年已發行3期超短期融資券,合計發行總額90億元。
具體來看,本期債務融資工具申購期間為7月12日9時至7月15日18時,本期中期票據簿記管理人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表示,為支撐各項業務發展和關鍵戰略落地,公司本次擬發行10億元中期票據,將用于補充公司本部及下屬子公司營運資金。
上海清算所網站顯示,2024年以來,華為已經發行了3期超短期融資券,合計發行總額90億元。
本次募集說明書顯示,截至本募集說明書簽署日,發行人華為存續境內中期票據12筆,共計370億元人民幣,超短期融資券3筆,共計90億元,發行人子公司存續境外美元債券3筆,共計35億美元。
據了解,去年華為共實現營收7042億元,凈利潤870億元,華為稱,ICT基礎設施業務保持穩健,終端業務表現符合預期,云計算和數字能源業務實現了良好增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開始進入規模交付階段。彼時,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2023年華為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
業績向好的同時,華為長期保持較強的研發投入,2023年其研發投入164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3.4%,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1100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研發員工約11.4萬名,占總員工數量的55%。
今年一季度,華為實現營業收入約1784.51億元,同比增長36.66%,凈利潤為196.49億元,同比增長564.04%。財報顯示,一季度,華為持續增加研發投入,一季度研發費用為415.88億元,同比增長13.81%。
據華為2023年年度報告,自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研發團隊規模達到7000人。華為稱,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已進入高速增長期,部件發貨量超過300萬套,包括智能座艙、智能駕駛、 智能車控、智能車云、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 網關、智能大燈等產品與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華為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透露,華為車BU從今年4月份起已實現盈利,今年全年將扭虧為盈。
另一方面,華為終端業務也正快速復蘇。Canalys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時隔兩年首次回暖,出貨量與去年同期持平,達6770萬臺。其中,華為手機銷量歷經13個季度重奪中國市場第一,在今年一季度出貨量達1170萬臺,市場份額為17%。
華為手機業務的強勢回歸在去年就有所體現。2023年,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620億元人民幣,同比僅增長2.3%,而終端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515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了17.3%。
(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