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間證監會官網發文表示,7月11日起將暫停轉融券業務,同時批準證券交易所將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調至100%,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調至120%。一直以來在資本市場飽受爭議的轉融券業務被按下“暫停鍵”,旨在穩定市場情緒,提振投資者信心,引發廣泛關注。
融券業務是證券公司依照《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向客戶出借證券供其賣出,并收取擔保物的經營活動;轉融券則是融券業務的上游環節,指一些投資者將證券出借給中證金融,證券公司從中證金融借入證券,再提供給投資者融券賣出的經營活動。無論是融券還是轉融券,都可以簡化理解為一種資本市場中的做空工具,是部分投資者對沖風險、獲取收益的手段之一,也可以起到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平抑市場波動、促進多空平衡的作用。然而當市場出現風險時,融券規模過大也可能導致股價非理性波動,甚至滋生“惡意做空”和“恐慌性拋售”等現象。由于融券業務操作門檻較高,因而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個人投資者介入有限,同樣也存在“機會不均”等質疑。
對融券相關業務的限制體現了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事實上自去年8月以來,證監會就采取了一系列加強融券和轉融券業務監管的舉措,包括限制戰略投資者配售股份出借、上調融券保證金比例、降低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證券劃轉效率、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等,并持續加大對利用融券交易賣出限售股、實施不當套利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執法力度。截至今年6月,融券、轉融券規模累計下降64%、75%,已達年內最低水平,對市場影響明顯減弱。此次再度出手暫停,旨在回應投資者關切,釋放了更為鮮明的信號。
當下對融券和轉融券業務進行調整,也是持續加強逆周期調節、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的系列措施之一。連日來,A股市場波動較為顯著,交易量相對收縮,場內資金不足,亟須通過強有力措施扭轉悲觀情緒,提振投資者信心,確保市場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提到,將進一步強化對程序化交易監管的適應性和針對性,降低程序化交易的消極影響,依法從嚴打擊利用高頻量化進行違法違規交易,切實維護市場交易公平,亦切中了廣大投資者關切。一系列舉措實施后,市場策略或將產生轉變,為指數向上修復提供一定空間,也為更多價值投資打開機會窗口。
經濟周期規律是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資本市場也是同理。一方面,要透過短期波動看到長期回升向好的邏輯和趨勢;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隨著新“國九條”的貫徹落實,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效能持續提升,新技術、新題材、績優股、潛力股得到更多資金關注。7月11日,轉融券暫停實施首日,三大指數全線飄紅,近5000只個股上漲,成交額較上一交易日增加1094億元,新規紅利初步釋放。接下來還要持續發力,強化穿透式監管,以逆周期調節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