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陜西省非遺專家組一行對漢中市漢臺區非遺項目進行調研和檢查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根據《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鄉村振興局關于支持設立第三批省級非遺工坊的通知》,6月29日,陜西省文化館(省非遺保護中心)省非遺專家組對漢中市漢臺區非遺就業工坊進行年度考核檢查。
專家組通過實地查看、交流匯報、現場體驗等方式,對漢臺區非遺工坊在組織技能培訓、帶動貧困人口就業、活態傳承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和工作成效給予高度評價。專家組表示,漢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非遺系統性保護、傳承和發展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也肯定了非遺手作文創基地在強化非遺傳承、帶動就業增收、激發內生動力、吸納弱勢群體方面的積極作用。
7月12日,在漢中市漢臺區非遺展廳,就非遺傳承與文旅融合的現狀進行實地探訪。
據區非遺中心主任劉艷介紹,漢臺區現有省、市、區三級25個非遺保護項目,構建了多層次的文化遺產體系。此外,該區設有1個非遺展廳與3個傳習所。漢中(簧石)弓箭制作工坊入選省級非遺工坊,龍江街道更被授予“陜西省非遺特色示范鎮”稱號,為漢臺區的文化多樣性增添了亮麗色彩。
在麥秸畫領域,呂群麗以其精湛技藝和創新精神,不僅在國內屢獲殊榮,還通過短視頻平臺吸引大量粉絲,有效促進了麥秸畫的傳播與普及,將這一傳統藝術推向新高度。曹奕創辦的“汲月琴館”已成為古琴研習與教學的重要基地,多次受邀參與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為古琴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漢臺區文旅局副局長毛駿強調,要加大非遺保護力度,通過多種形式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讓非遺真正“活”起來,成為推動文化旅游融合、服務民生的重要力量。她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支持非遺事業,共同守護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漢臺區非遺保護中心正不斷探索和創新,努力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通過深入挖掘和整理非遺資源,加強傳承人隊伍建設,推動非遺與旅游、教育、科技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將充分發揮非遺帶動就業增收作用,細化非遺工坊的工作任務與發展方向,為漢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活態傳承作出新的貢獻。
來源:文化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