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東、上海、江蘇、遼寧四地的調研實踐看,新質生產力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中加快形成,低空經濟、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快速發展,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推動、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突出體現為“四個注重”。
注重統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促進產業提質增效。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才有堅實牢固的內在基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緊密聯系、相互作用,兩者如果能夠實現良性循環,對帶動產業鏈、創新鏈更高效耦合將起到關鍵作用。從調研實踐看,有利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因素不斷積累。四地把高水平實驗室(研究所)作為重要的創新載體,匯聚高水平科研團隊,在推動原創性技術方面實現更好協同。在成果轉化方面,各地聚焦打通產業孵化堵點,創新運作模式,提高了轉化效率。從無到有、從有到多,技術加快在產業層面應用,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良好、寶貴的場景條件。
注重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調研中涉及的企業、創新聯合體等,都將智能化作為企業競爭優勢培育的重要方面,在提升生產工具智能化水平方面發力,以智能化帶動節能降碳,提升綠色化發展水平。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除了靠智能化、綠色化的牽引帶動外,還離不開生產性服務業的配套跟進。產業體系的融合化成為提升產業能級的重要力量。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前沿科技跨領域交叉融合趨勢更加明顯,轉型升級在一個完整的產業網絡中進行,效率也大大提升。
注重優化營商環境和產業發展結合,促進企業活力釋放。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載體,培育新質生產力,除了硬科技、硬件保障配套外,還有一個關鍵就是營商環境。可以說,經營主體對營商環境的滿意度,直接決定了投資意愿和效率,對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也將產生重要影響。四地在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提高政務服務效率方面的務實態度,經營主體與政府部門在職能界定方面的清楚明了,增強了經營主體的信心。以做好企業服務工作為抓手,推動當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微觀主體創造力、積極性也將被更好地激發。
注重人才培養、引進同步并進,促進人力資源系統集成。當前一些地區培育新質生產力,所依托的人才主要分為4個類別,即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工程師、研發人員和運營管理人員,共同推動創新活動從實驗室研發到車間生產、市場銷售的閉環。除了存量人才的激勵和使用外,還有人才培養體系與之相適應,很多省市通過與大學共建研究院、推動開展校企合作等模式,實現了對人力資源的貫通培養。此外,各地“筑巢引鳳”,在人才招引方面不斷探索新模式和新舉措,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打下了良好基礎。
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一項系統工程,任重道遠,需要持之以恒、扎實推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當前,新質生產力發展實踐已成型起勢,涌現出的好經驗好做法也必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動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