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前期連續拉升的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出現快速調整,遠月合約波動較大。
機構分析認為,地緣局勢及現貨運價拐點的預期加劇,是造成集運指數期貨遠月合約大幅回撤的主要原因。展望后市,預計現貨運價將逐步趨于見頂,但擾動因素可能仍有反復,建議交易者謹慎參與。
中信期貨分析師武嘉璐表示,前期集運指數(歐線)期貨連續較快上行后,市場對地緣局勢及現貨運價拐點的分歧加劇,整體轉向偏空思路。現貨方面,SCFI、SCFIS指數高位震蕩,航司當前實際成交價維持在8000—8500美元/FEU區間,市場認為現貨拐點已現,遠月合約依賴情緒驅動,因此回撤幅度較大。
“上半年我國出口數據維持較強韌性。好望角附近風暴對船舶通行形成一定影響,船期延誤有待觀察。預計現貨運價逐步趨于見頂,但回落過程可能并不流暢。”武嘉璐說。
海通期貨分析師雷悅認為,現貨運費經歷5—6月的快速上行后,近期漲速放緩,且部分消息片面解讀加重了市場擔憂情緒,造成集運指數期貨遠月合約大幅回落。從現貨運價來看,客觀事實是7月下旬船司漲價未達成一致:馬士基沿用底價開艙策略,OA聯盟部分船司宣漲,THE聯盟多選擇沿用前期運價。
供給方面,雷悅表示,7—8月運力供給中性偏緊,達飛和ONE派出自營船進行攬貨,如果將這些增派運力計入在內,6、7、8月的運力規模分別是26.1萬、26.9萬、26.8萬TEU,并未導致運力寬松局面。整體看,短期內歐線基本面維持健康,運費保有高位持穩的韌性。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黃柳楠表示,整體來看,本輪集運指數的上漲行情或已進入末期,多重因素影響下近兩日盤整后近月合約可能再次震蕩上行,遠月合約則受地緣局勢預期影響暫無確定性,建議交易者謹慎參與。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