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甘肅省合水縣肖咀鎮政府培訓室,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付明哲教授正在為奶羊養殖戶講解奶羊疾病防疫相關知識。現場50余名養殖戶借此機會解答自己養殖奶羊過程中的困惑,不斷和專家交流 “取經”。
而這樣的培訓,今年已舉辦了三期。張洪運作為科技培訓的收益農戶代表,受地方養殖優惠政策影響,從零起步開始養殖,在科技的加持下,現已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奶羊養殖合作社。
2022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合水縣共建合水奶羊試驗示范基地,重點解決當地奶羊產業種質遺傳資源單一、核心種源自給率不足、羊源品質不優、泌乳量低下等瓶頸問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合水奶羊試驗示范基地首席專家安小鵬介紹,專家團隊采用現代化育種新技術,主要將東弗里生奶綿羊的胚胎移植到湖羊體內,培育適合本土養殖的優質奶羊核心育種群,保障全縣奶羊產業高位推進。
“目前,試驗基地共選育出836只產奶量單只每年超過1000公斤的高產核心群。”安小鵬說。目前,基地共配套建設有分子育種、精準繁育、細胞培養、羊乳質量檢測4個實驗室,通過實施種羊系譜檔案管理,采用現代化育種新技術,全面提升了當地奶羊產業科技化水平。
此外,針對奶羊產業存在問題,基地專家團隊還圍繞奶羊全基因液相芯片的研制、良種擴繁技術創新、疫病防控技術創新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研究。
安小鵬說,研發抗體配套檢測技術,實現了奶羊疫病由春秋常規防疫到抗體檢測精準防疫的轉變。通過研制防疫技術規范,將規模化養殖場疾病發病率由17%下降到3%以下。
示范推廣作為合水奶羊試驗示范基地主要工作,示范主推的6項技術在當地取得了顯著成效。安小鵬說,特別是示范推廣可視化人工授精技術,情期受胎率提高了25%;奶山羊全混日糧飼喂技術,產奶量提高了10%—15%;奶羊塑料暖棚養殖技術,羔羊成活率由56%提高到90%以上。
如今,通過西農大專家一系列技術加持,不僅實現了奶羊品種的優化改良,而且提高了當地奶羊的產奶量和質量,為養殖戶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在奶羊管理過程中,通過專家全程‘呵護’,奶羊產奶量從原來每天1.5公斤增加到了現在的2.8公斤。”合水縣奶羊良種繁育中心生產科負責人嚴天榮說,通過培育優良種質資源,加快了奶羊擴繁速度,補齊了奶羊產業鏈短板、缺陷。
嚴天榮說,預計到2025年底,繁育中心奶羊飼養量可達到10000只(母羊9500只、公羊500只),年總收入可達3977.5萬元。
張洪運從2022年10月份開始建設奶羊養殖場,第一批購買奶羊103只,2023年銷售羊奶收入約16萬元。“目前養殖場奶羊存欄量大概200只,今年產奶量提高后,預計產值將達到40萬元。”張洪運說。
安小鵬說,未來合水縣奶羊試驗示范基地將采取“示范基地+繁育中心+合作社+散養戶”的模式,通過繁育改良,將繁育的奶羊投放到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散養戶,實現合水縣奶羊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楊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