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銅川市獲批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這是首個以探索普惠金融助力經濟轉型為目標的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也是我省首個國家級區域金融改革試驗區。
今年,銅川市政協主動作為,將“高質量推進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列為首場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議題。“把黨政所需與政協所長、委員所專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好政協智囊團作用,做好普惠金融這篇‘大文章’。”銅川市政協主席劉西林數次主持會議安排推進,對做深做實此次調研協商提出要求。
7月11日,銅川市政協召開“高質量推進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市政協委員、金融專家、市政協智庫成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議題,就拓展“普”的廣度、加大“惠”的力度,坦誠直言、尋求共識。
摸實情取真經
銅川市獲批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政府制定印發了《陜西省銅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打造“一體兩翼四支撐”布局目標。“一體”,即高質量建成全國普惠金融改革高地;“兩翼”,即突出普惠金融助力資源型城市轉型和鄉村振興兩大重點領域;“四支撐”,即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打造特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與完善財稅政策配套。
明確了調研方向,銅川市政協成立由市政協副主席王曉剛為組長,市政協常委、委員、金融專家、市政協智庫成員以及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調研隊伍,確保調研協商參與面廣、針對性強、專業性高。
5月中旬,調研組邀請有關專家圍繞普惠金融改革相關政策解讀和銅川有關情況作專題培訓,通過網上“云”學習方式收集資料,學習外地普惠金融改革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為高質量協商議政奠定政策理論基礎。
5月下旬,劉西林帶隊開展市內調研,全面準確掌握試驗區建設一年多來的工作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弱項。隨后,調研組把首批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浙江省寧波市以及與銅川市為同一批改革試點的麗水市作為考察學習目的地,學習兩地經驗做法,探討可借鑒的成功經驗。
通過市內調研、外出考察學習,調研組認為,一年多來,銅川市立足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實際,聚焦服務城市轉型和助力鄉村振興兩條主線,統籌兼顧“普”與“惠”,在提高普惠金融可得性、覆蓋面和精準度上大膽探索、積極實踐,形成了十大典型案例,取得了一些全國領先、陜西首單類工作成果,打造了普惠金融“銅川樣板”,“一體兩翼四支撐”的試驗區布局初步形成。
建真言獻良策
普惠金融一頭連著群眾生活的“小日子”、企業經營的“小生意”,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委員們聚焦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堵點難點問題,貢獻金點子、指出新路子、開出新方子。
金融數字平臺建設是試驗區建設中的一道“必答題”。任曉龍委員建議,及時研究出臺支持試驗區建設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盡快搭建數字金融服務平臺,補齊普惠金融基礎設施短板,“要明確各方‘分工表’,畫好建設‘路線圖’,做活平臺‘現金流’”。
轉型金融是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重要舉措。王成棟常委建議,進一步建立健全轉型金融配套服務體系,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低碳轉型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政府轉型基金,打好“財政+金融”組合拳,著力推動解決企業不能轉、不敢轉、無力轉的問題。
發展普惠金融是緩解城鄉發展不平衡、助推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張宜萍委員建議,不斷豐富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便利性和滿意度,探索形成一批普惠金融助力經濟轉型和鄉村振興的“銅川經驗”。
“做大資本規模、做實擔保能力,深入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用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構建起覆蓋企業初創期和成長期的金融服務體系”“量身打造特色品牌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場景,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會上,委員們結合實際,積極建言資政。
銅川市副市長陳浩表示,委員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有見地的建議,為銅川高質量推進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提供了科學的決策參考。
劉西林表示,要大力探索符合銅川城市轉型、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金融服務模式,全方位提升普惠金融覆蓋面、可得性和滿意度,不斷為銅川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各界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