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發改委獲悉,榆林市圍繞破解建設工程領域數據信息條塊化、銜接難、集成難、互通難、回溯難等突出問題,探索建立了資源規劃領域工程建設項目“一碼關聯、全程可溯”的數據關聯互通、資料共用互認、業務協同互聯管理體系,使每一宗地、每一建筑都具有了“身份證號”,聚力資源要素保障,優化服務提效。
統一編制代碼,在土地供應前統一設定宗地不動產單元、統一編制宗地層級不動產單元代碼,與用地審批等關聯,從設計方案到建建筑物抵押、預告登記階段,續編幢層、戶層級單元代碼,實現代碼唯一性,做到一地一碼、一幢一碼、一房一碼,明確宗地、幢、戶關聯對應關系。
推行多測合一,由原來十多個測量事項精簡到現在三次外出測量,在土地供應前和竣工階段統一開展地籍調查,實現不動產單元數據的一致性,成果用于從預審選址到產權登記等各環節。同時,工程項目各個環節可憑“不動產單元代碼”獲取該項目前期地籍調查成果,大幅降低了項目行政管理和企業群眾辦事成本。
一碼關聯數據,建設榆林市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與資源規劃業務平臺、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等實時互通。從預審選址到產權登記等環節,憑“不動產單元代碼”實時調取使用相應宗地、幢、戶的地籍調查數據用于業務辦理,業務辦理實現“一處歸集、一碼關聯、即時調用”,數據集成代替群眾跑腿,提高企業群眾辦事的體驗感。
一碼串聯業務,讓業務聯審聯辦精簡環節,深入推進資源規劃領域工程建設項目用地、規劃、登記等業務融合,創新推行土地供應“五合一”、工程規劃“二合一”、核驗核實“二合一”等適用不同情形的聯合審查、分別辦理工作機制,通過不動產單元代碼串聯相應業務,實現數據互通、材料共用、結果互認,項目管理流程環節精簡超過10個、平均壓縮周期90天以上,實現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零材料辦理土地首次登記。
首創“選房授權碼”,以不動產單元代碼打通與交易辦稅、水電氣暖過戶等事項的數據交互、業務協同壁壘,讓集成辦、一次辦、網上不見面辦成為常態。同時,在線領取名下不動產的“選房授權碼”,打破了不動產登記信息查詢、共享的法律障礙和技術瓶頸,讓不動產單元代碼的應用得到進一步拓展。
來源:中國農科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