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珠江,將粵滇緊密相連。一條鐵路,再續粵滇東西部協作新篇章,共賦“一帶一路”建設新動能。
7月24日,以“粵滇攜手同行 打造黃金線路”為主題的“粵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首發開行暨中老泰跨境列車首發開行活動在王家營西站舉行。江頭江尾“物暢其流 人暢其行”,一幅陸海內外聯動、東西互濟、南北協同的美麗畫卷,徐徐鋪展在山海間,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提供新支撐、新動能。
“一盤棋”謀劃區域發展
千山萬水,一江相連、一路相攜。
云南與廣東,一個位于我國西南邊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民族文化;一個地處華南沿海,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經濟發達的省份。
區域協調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粵滇兩地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2016年9月,廣東省代表團到云南省調研對接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粵滇協作進入“同飲一江水 共赴山海情”的新歷史時期。
作為云南省會城市,昆明一直致力于東西部協作,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在2022年昆明—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引資推介會上,昆明的推介是:昆明市與粵港澳大灣區廣大企業的合作,是江海與群山的對話、機遇與機會的交融、實力與潛力的激蕩。
在新時代發展浪潮中,粵滇兩地積極通過加強政策協調、產業對接、人才交流等工作,促進區域平衡發展,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本次開行的“粵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將從廣州增城西至昆明王家營西,經磨憨口岸至老撾萬象南最終抵達泰國曼谷。去程以到達老撾為主,泰國為輔,運輸物品涉及布匹、零配件、建筑材料等;回程以泰國為主,老撾為輔,運輸物品包括水果、木薯產品等。
昆明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表示,“粵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的開通,將“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有效整合疊加,進一步放大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的優勢和作用,加速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鐵路沿線產業互補。
為打破區域限制,拓展發展空間,承接產業轉移,昆明市正“一盤棋”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篇章。
一方面出臺“1+2+N”系列政策措施,破解空間有限的發展難題,統籌推進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促成祿勸縣與富民縣共同推動上下游產業協同布局,東川區與尋甸縣合作共建天生橋產業園區,滇中新區與西山區協同保障海底鷹深海科技有限公司高效實現跨區域流轉,西山區、富民縣、宜良縣、陽宗海風景區協作推動華潤2個光伏電站項目落地建設,經開區與西山區共促國家管網集團云南分公司跨區域合作,滇中新區、五華區、祿勸縣推動國興半導體跨區域合作等重點項目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典型經驗在全市加速復制推廣,激活產業、要素、招商3個“一盤棋”,達到破除“小算盤”、共謀大發展的效果。
另一方面,昆明市制定“飛地園區”跨區域協作管理辦法,明確以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和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為試點,建立跨區域協作新機制。目前,已有42家企業確定合作意向,落地昆明2個重點“飛地園區”,既包括擴大經營、主動流轉的市域企業,也包括從上海、重慶、福建、湖北等地招引的省外企業,擬投資金額達到17.1億元,掀起一輪產業轉移、優化布局的新熱潮。
可以說,跨區域協作機制有力帶動了2個“飛地園區”發展,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成功簽約華彩光能、蘇州推動者生物等21家企業,吸引中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等30家企業注冊落地;磨憨中鐵廣場、數字經濟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浙江油氣、經緯先達、歐瑞照明等一批企業相繼落地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
同時,昆明加大與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的合作交流,通過多種方式吸引企業和項目落地,建立完善跨區域產業鏈銜接互補、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等。
“一股勁”推進產業強市
今天,隨著“粵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暨中老泰國際貨物列車(昆明—曼谷號)首發汽笛聲的拉響,這一鋼鐵巨龍,將跨越千山萬水,聯通東西、通達世界,為區域協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同時,也將構筑中老泰間的安全之路、開放發展之路、合作共贏之路。
2015年7月,云南首趟中歐(昆明至荷蘭鹿特丹)國際貨運班列從昆明王家營西開行。現在,昆明已漸成國際班列集結地,尤其是中老鐵路開通后,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行的國際班列集結昆明,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投資、服務、金融等多方面合作。
同時,昆明“一股勁”推動產業強市,積極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推進“瀾湄快線+跨境電商”“中老鐵路+中歐班列”“中老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等國際班列開通運營,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作為“粵滇·瀾湄線”的姊妹線路,去年10月開行的“滬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打破原來滬滇之間缺乏鐵路快運班列的局面,為東西部交流、產業互動提供了一條快速物流通道。
昆明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表示,粵滇之間借助中老鐵路,將打通“廣東—廣西—昆明—老撾—泰國—印度洋”這一國際陸海大通道,實現互聯互通。這不僅有利于深化東西部協作,充分發揮跨區域資源配置作用,促進粵滇等地資源互補,擴大“瀾湄快線”國際貨運品牌影響力,還有利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新支撐。
云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路明坦言,依托中老鐵路不斷延伸發展“瀾湄快線”國際貨運品牌,將有效促進昆明市與東西部地區產業協同、貿易融合,提升“樞紐+通道+網絡”的輻射能級,助推昆明快速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一體化”打造國際口岸城市
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決定由昆明市托管西雙版納州磨憨鎮,共同建設國際口岸城市。這一創新舉措,不僅讓昆明成為全國唯一擁有“邊境線和邊境口岸”的省會城市,也為昆明更好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更好服務輻射中心建設提供了有力抓手。為加快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奏響開放發展最強音,昆明以“四區”政策疊加優勢,“一體化”加速打造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吸引眾多企業投資入駐。
投資帶動產業,產業帶動貿易,貿易帶動物流。2023年,昆明市現代物流業總收入實現3370.62億元,同比增長6.7%,占全省比重39.6%;現代物流業增加值實現1175.03億元,同比增長7.2%,占GDP比重14.9%。截至2024年3月底,昆明市共有物流市場主體21354家,占全省比重24.8%。其中,物流企業9526家,占全省比重38.0%;注冊資本大于1000萬的物流企業1261家,占全省比重51.2%,位居全省首位。
昆明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認為,昆明作為國家戰略交匯點,是連接珠三角、長三角地區與東南亞地區的紐帶,各地國際班列集結昆明,將加強區域互聯互通,推動產業提質,促進貿易增長,形成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共同譜寫互利共贏、開放合作的美好新篇章。此次開行的“粵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一方面能為粵、桂、滇等沿線地區提供經貿合作新平臺、新渠道,另一方面也將推動珠三角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連接云南及南亞東南亞各國形成新的經貿通道,更好服務企業開拓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市場。
隨著“粵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必將構筑起昆明開放融合的新窗口,釋放區域發展新活力。
來源:昆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