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精神,按照“加大一個力度,依托兩項機制,突出兩個關鍵,打造一批示范區”的“1221”整體工作思路,即:持續加大20元及以下中小面額現金投放力度,充分依托現金服務網格化管理機制和18個省級部門整治拒收現金協作機制,重點突出老年人群體和出租車行業兩個關鍵點的“零錢包”服務,努力打造一批特色現金服務示范區,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持續推動全省現金支付環境提質增效。3月1日至7月15日,全省共摸排商戶132.8萬戶;20元及以下中小面額現金投放18.6億元,同比增長121%;累計兌換發放“零錢包”43.3萬個,其中出租車行業13.7萬個,分別完成6月底目標值的176%和115%。
一、加大力度,精準投放
一是密切圍繞持續優化支付環境建設的工作要求,主動作為,深入調研,結合“零錢包”發放的新增需求,重新核定全省發行基金需求計劃,及時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追加中小面額發行基金調入2.2億元,為進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夯實了基礎。二是科學評估全省各地市發行庫庫存保障狀況,合理進行調撥搭配,有針對性地增加中小面額發行基金調撥頻次。3月以來,中小面額發行基金調撥次數同比增加79.2%,占總調撥次數的95.6%;累計向各地市擺布中小面額發行基金18.3億元,同比增長256.3%。三是建立中小面額現金投放日監測機制,督導各地市分行根據轄內現金支付需求,做好中小面額發行基金的精準、足額投放。3月以來,全省中小面額發行基金投放量逐月遞增,截至7月15日投放20元及以下面額發行基金同比增加1.2倍多。
二、健全機制,凝聚合力
一方面,以聯合發文的形式,牽頭組織18個省級部門共同建立了全省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工作協作機制,并充分借助成員部門的力量做好面向出租車行業、老年人群體“零錢包”服務等工作。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機制的作用,對重點行業領域優化現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工作任務進行分解落實。指導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秦農銀行分別承辦了主題鮮明的“零錢包”兌換發放啟動儀式,并通過官網、官方公眾號、“西安TAXI”公眾號和地方媒體向全社會公告了其西安市所有營業網點的地址、聯系方式和地圖導航,在營業網點為出租車司機和老年人開設專用綠色通道,做到即到即兌。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專門向陜西交通廣播投放了2個月的“零錢包”服務廣告,并通過西安市出租汽車管理處發文向各巡游車企業印發通知,各巡游企業則通過微信工作群積極向出租車司機推送“零錢包”服務信息,效果明顯。
三、以點帶面,全省聯動
以西安市為重點和突破,根據“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原則,有針對性安排各地市打造現金服務特色示范區,做到“以點帶面,全省聯動”。按照“每日上門提供零鈔服務+各收費驛站兌換‘零錢包’+外國游客多語種現金服務咨詢員+每周固定一天開展人民幣知識宣傳”的“四位一體”模式,打造“長安十二時辰”唐風市井生活街區現金服務特色示范區;按照備付“零錢包”、優先為老年人和殘障人士提供現金支付服務等“五條標準”,打造咸陽市福園巷子現金服務特色示范區;突出“貼近農業、貼近農村、貼近農民”的鄉村振興思路,打造中國人民銀行定點幫扶縣宜君縣現金服務特色示范區;遵循“一條街(王家坪到棗園1938廣場)、一個平臺(延安惠民現金服務平臺)、一支隊伍(紅色流動志愿服務隊)”思路,積極創建革命圣地紅色文旅現金服務示范區。通過一系列具有地方和行業特色的活動,提升了全省優化現金支付環境建設工作質效。
四、強化督導,廣泛宣傳
建立工作督導和考核評價機制,將各地市分行和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化現金支付環境建設工作質效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現金服務網格化管理機制的督導檢查和量化考評范疇。要求各地市分行和銀行業金融機構做好點對點輔導。在此基礎上,組織業務骨干和志愿者對各行落實網格化管理和優化現金服務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共暗訪核實5416家商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通報。同時,加大正向激勵,對于特色、亮點工作,在網格化管理機制考評中適當加分,并指導鼓勵全省3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資源和宣傳陣地開展多維立體宣傳,在全省營造了濃厚的優化現金支付環境建設氛圍。 (來源: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貨幣金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