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夏的旬陽市仙河鎮,仙河緩緩流過,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稻田豐收在望。7月18日,仙河鎮黨委書記、鎮級總河湖長魯新香告訴記者:“仙河是我們鎮的母親河,我們保護好綠水青山,將好的生態環境與綠色發展結合起來,吸引更多的人來體驗和感受仙河的田園之美,‘錢’景才能越來越好。”
“我車上放著火鉗和塑料袋,只要我在鎮上,每天忙完工作就會到河邊走走看看,確保河道周邊無生活垃圾、水面無漂浮物等。”魯新香說。
過去,仙河鎮因缺乏主導產業而面臨人口外流的問題。然而,隨著河湖治理的深入推進和全鎮上下共同的努力,全鎮已經形成了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從一溝一渠到一池塘的管理都有人負責,這也讓水產養殖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家級健康水產養殖示范場的出現便是最好的證明。現在,仙河不僅是一條美麗的河流,更是當地群眾的“致富河”。魯新香高興地說:“我們管好一河水,發展生態產業,連年招商引資,今年還在旬陽市排名第一。”
在漢濱區,沿漢江邊行走,不僅能看到悠閑散步的市民群眾,同時還能看見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手拿夾子在江邊撿拾垃圾。漢濱區老城街道9個社區全部建立志愿者服務隊,堅持每周至少組織一次“保護母親河”行動。
漢濱區河長辦專職副主任郭峰介紹:“我們除了日常的巡查和治理外,還不斷創新機制,將河湖長制度與多個部門聯動起來。包括警長、督察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在內的多部門參與,以及志愿者服務隊的建立,都為漢濱區的河湖治理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近年來,安康市緊扣強化河湖管護治理的重點工作,對各級河湖長進行責任壓緊壓實。全市共有2610名河湖長,他們肩負著保護河湖生態環境的重任,確保了河湖管護工作的有序開展。在公益崗位護河員制度方面,安康市每年投入1600萬元,落實了2692名護河員,使得無論大小河湖,都能有人管、有人治、有人護。
為了更好地推進河湖管護工作,安康市建立“河湖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機制,推動建立漢江、任河等跨界河流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強化專項整治、開展幸福河湖建設、強化齊抓共管等措施,以提升河湖管護水平和質量。另外,安康市還建立了“河小青”“女子志愿護河隊”等公益組織,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河湖管護工作中來。
來源:陜西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