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20日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之后,倫敦期銅、滬銅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便開始震蕩下跌,7月25日兩者最低分別觸及8900美元/噸、72800元/噸,較此前高點累計分別下跌19.85%、18.41%。
業內人士表示,市場對宏觀層面預期悲觀,疊加銅市場庫存高企,銅價出現高位回調。目前來看,利空因素仍在持續釋放,短期銅價或延續弱勢。
高位回落
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晴雨表”,銅的走勢往往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因此有“銅博士”之稱。
自5月20日創下歷史新高之后,銅價便震蕩走弱。
對于近期銅價下跌的原因,銀河期貨銅研究員王穎穎表示,除受美國大選、市場對海外市場經濟衰退預期引發的宏觀層面悲觀情緒因素外,銅市場的基本面因素影響也較大。
“此前市場預期的銅市場短缺情況一直沒有實現,反而出現嚴重過剩。”王穎穎表示。
銀河期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全球銅顯性庫存為70萬噸,年內共累庫45萬噸,高于去年同期的44萬噸。5月中旬以后,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庫存開始累庫,從10.3萬噸升至23.94萬噸,預計這一情況會持續到8月中旬;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銅市場7—8月份也有持續累庫的預期,市場對美國銅市場供應端擔憂緩解。“由于境外銅市場庫存變化對銅價有很強的指引作用,因此銅價出現破位下行。”王穎穎說。
在正信期貨高級分析師張杰夫看來,5月下旬以來,銅價處于分段式下跌過程。除資金情緒退潮因素外,主要還是因銅市場基本面預期與現實差距過大。
張杰夫表示,5月下旬至6月期間的高銅價,對國內下游需求形成顯著的負反饋作用,銅材產量大幅下滑,銅線纜開工率也大幅下跌,國內逆季節性累庫至近五年來新高。同時,出口需求增多又導致LME銅庫存增加,需求負反饋致使銅價回落。此后,隨著宏觀層面預期開始轉換,海外經濟體尤其是美國經濟開始放緩,制造業數據邊際下滑,在美聯儲降息開啟前,經濟衰退預期發酵,由此引發宏觀與產業端因素共振,銅價出現第二輪下跌。
關注未來現實端變化
回顧本輪行情來看,內外盤銅價上漲均始于3月中旬,此后一路高歌猛進,并于5月20日創下歷史新高,此后市場畫風突變,價格震蕩走弱,期間累計最大跌幅接近技術性熊市(累跌20%)指標。銅市是否就此步入熊市?
“短期內銅價快速回落,標志著此前的上漲行情告一段落。”中銀國際期貨有色首席研究員劉超認為,目前銅價仍處于相對較高的區域,銅市是否已經進入熊市,仍需進一步觀察市場動態。
王穎穎認為,銅市并未進入熊市。張杰夫也表示,當前滬銅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已從高位回落至74000元/噸一線,總持倉水平基本回到3月初此輪價格上漲起點附近,且海外市場仍有較多凈多頭持倉,因此暫難言銅市步入熊市。
“與此前銅價上漲階段市場交易預期邏輯不同,下半年市場則更加側重關注現實端的變化?!睆埥芊虮硎荆阢~價回落過程中,有兩方面產業端因素需要關注。其一,由于冶煉盈利前景不佳,礦端供給剛性約束仍存,如果銅價出現大幅回落,精廢價差收窄,廢銅原料供應收縮,冶煉端減產的概率將增加;其二,全球去庫進展將對銅價運行重心形成顯著影響,目前全球銅庫存持續上升。因此,此輪銅價表現為減倉下跌,暫未發現大量主動空頭進場跡象,同時貼水和月差開始收斂,現貨買盤逐漸恢復,預計下半年銅價期限結構與內外盤強弱格局均會與上半年有所區別。
短期或延續弱勢
展望后市,業內人士表示,鑒于目前銅庫存整體保持高位,且市場需求預期依舊偏弱,短期銅價或延續弱勢格局。
“下半年,銅價出現極端化行情的可能性較低。”張杰夫表示,從宏觀邏輯角度來看,美國制造業周期復蘇遇到瓶頸,在美聯儲降息前,需求端變化將主導商品價格的宏觀層面估值。從目前情況來看,海外復蘇進入邊際回落過程,需求表現一般,難以承接此時高價原料。產業端來看,當宏觀邏輯壓制商品價格估值后,冶煉端減產的概率則會上升,銅依然是存在供給收縮預期的品種。同時,國內需求總體仍較為穩定,上半年電網投資增速保持較高水平,下半年招標量提升仍有期待空間。因此,銅價在三季度仍將面臨下行壓力,四季度或會再度迎來反彈,關注國內去庫背景下的月差交易。
王穎穎表示,目前銅市場利空因素仍在釋放,但是利多因素也在累積。預計8月銅價仍有下跌空間,滬銅期貨主力合約目標位在70000元/噸左右。9月以后,隨著境外銅庫存達到高峰,以及國內庫存進入下降通道,屆時銅價有望重返漲勢。
避險方面,劉超建議,對于下游加工企業而言,鑒于當前銅價仍偏高,可調低原料買入套期保值比例,并對產品庫存敞口進行套期保值。礦山企業方面,應利用目前較好的利潤階段,加大賣出套期保值力度,以確保年度利潤的實現。對于投機交易者,考慮到短期波動率仍處于下滑階段,預計銅價波動將收窄,弱勢震蕩可能成為主導趨勢。若銅價出現短期震蕩反彈,可在高位嘗試空頭操作,并嚴格執行止損策略以控制風險。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