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銀行業(yè)掀起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降息潮。短短5天內,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在內的18家銀行集體下調了存款掛牌利率,最高降幅達到30個基點。
7月25日,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和郵儲銀行率先下調存款掛牌利率,降幅在5-20個基點之間。一天后,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兩家股份制銀行也跟進調整,且降幅更大,最高達到30個基點。7月29日,包括興業(yè)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在內的其余10家股份制銀行也紛紛加入降息行列,將活期存款利率統(tǒng)一下調5個基點至0.15%,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則下調10-20個基點不等。
其中,浦發(fā)銀行、興業(yè)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廣發(fā)銀行,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分別降至1.55%、1.60%、1.80%、1.85%。
民生銀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分別降至1.55%、1.55%、1.80%、1.85%。
渤海銀行、恒豐銀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分別降至1.55%、1.70%、2.10%、2.10%。
浙商銀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分別降至1.55%、1.70%、2.05%、2.10%。
目前來看,渤海銀行與恒豐銀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相對較高,為2.1%;其次為浙商銀行的2.05%。其余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均已經進入”1%“時代。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對于普通儲戶而言,雖然存款收益率有所下降,但這可能會推動銀行提供更多元化、更具吸引力的金融產品,從而為投資者帶來更多選擇。同時,利率下行也有利于刺激消費和投資,長遠來看可能會帶動整體經濟的良性循環(huán)。
(來源: 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