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貨業協會(下稱“中期協”)近日發布了2024年6月期貨公司經營情況,期貨行業中期業績隨之出爐。上半年,全國期貨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79.7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6.75億元下滑3.74%;凈利潤38.4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9.84億元下滑22.87%。
受訪人士普遍表示,傳統經紀業務承壓是導致期貨行業盈利規模收縮的重要原因。在經紀業務發展面臨挑戰的背景下,頭部期貨公司紛紛尋求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方向,境外業務與風險管理業務成為新的勝負手。
傳統經紀業務發展遇挑戰
目前,我國期貨行業經紀業務收入主要包括經紀手續費和客戶權益產生的利息凈收入,其中經紀手續費包括交易手續費以及交易所返還手續費。上半年,受交易所返還政策調整、行業競爭加劇及低利率環境影響,期貨行業經紀業務發展遇到挑戰。
今年1月,期貨交易所2024年交易手續費減收文件發布。新文件明確,特定程序化報備客戶不參與手續費減收。此后,交易所持續加大對程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的限制力度,發布了對部分品種交易收取申報費和新的頻繁報撤單異常交易行為認定的通知,并推動相關交易降頻降速。
“從長遠角度看,收緊期貨市場程序化交易尤其是高頻交易,有助于降低程序化交易對市場的消極影響,切實維護市場交易公平。在短期內,期貨公司需要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并加快探索業務轉型,在此過程中經營情況可能會有所波動?!币晃黄谪洏I人士表示。
此外,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期貨公司利息收入也面臨收縮,對以傳統業務為主的期貨行業產生一定沖擊。期貨市場整體成交規模也較去年基本持平,行業競爭依然激烈。中期協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34.60億手,累計成交額為281.51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2.43%和增長7.40%。
頭部公司尋求境外業務優勢
在近年來中資企業加速“出海”的大背景下,受益于境外中資企業套保資金增長,部分具備境外布局優勢的期貨公司取得差異化突破,經營業績明顯向好。
今年3月,A股上市公司南華期貨披露公告,公司境外全資孫公司收到美國洲際交易所(ICE-US)的通知,獲批成為ICE-US清算會員。據南華期貨介紹,目前公司全球布局已基本完成,已形成橫跨亞美歐、覆蓋全球24小時交易時段的,以衍生品交易、清算和服務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反映到公司業績上,南華期貨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02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全資子公司橫華國際實現凈利潤3.59億元,同比大增190%。今年一季度,南華期貨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7%,境外業務同樣貢獻了顯著增量。
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峰表示:“南華期貨的國際化業務已有18年的歷史,完備的各業務牌照優勢、全球清算布局及人才儲備都為公司境外業務發展打下了基礎。此外,近年來公司不斷深化客戶結構轉型,提升服務機構及產業客戶的能力,整體業務結構適應了對外開放的發展需求,這些都助推公司境外業務營收和利潤規模大幅增長。”
除南華期貨外,其他頭部期貨公司也在加大國際化布局。2月22日,東方證券發布消息稱,東證期貨全資子公司東證期貨國際(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獲得新加坡金管局頒發的資本市場證券牌照,此次牌照的獲得對東證期貨意義重大,將進一步推動東證期貨國際化步伐。
期貨風險管理業務快速擴張
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期貨風險管理公司近年來業務規模持續擴張,在為眾多實體企業提供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成為期貨公司實現差異化發展的新引擎。
數據顯示,在母公司經紀業務發展遇阻的背景下,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繼續實現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135.19億元,同比增長4.7%;凈利潤8.53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今年6月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單月實現凈利潤7.70億元。
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倉單服務、場外衍生品以及基差貿易。中期協數據顯示,今年6月,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倉單服務累計規模為64.96億元,主要分布于能源化工、農產品板塊;2024年已完結業務為中小微企業累計提供資金支持規模為29.90億元,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486家次。
海通證券研究所分析認為,在期貨經紀業務同質化競爭激烈、行業傭金費率面臨下行壓力等環境下,向以風險管理業務為代表的創新業務轉型是期貨公司發展的重要方向。預計未來風險管理業務對期貨行業營收及利潤的貢獻將進一步提升。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