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以來,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個城市的“惠民保”迎來最新迭代升級。從整體上看,迭代后的“惠民保”免賠額小幅下降,特殊藥品保障范圍有所擴大。“惠民保”自2015年面市已經過多輪迭代,作為一年期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惠民保”始終保持小步快跑,無論是產品知名度還是認可度都有顯著提升。從前期運行情況看,想要“惠民保”更好發揮普惠功能,為公眾提供更充足的保障,需要在三方面加強努力。
首先,需要多方合力提升并穩定參保率,保證“惠民保”可持續發展。由于投保時不限制年齡和既往癥且保費較低,相比之下高齡和有既往癥人群的投保積極性更高,年輕人和投保后未理賠的人群即便首年參保,次年的續保意愿也不強烈。長此以往,“惠民保”極易陷入收不抵支的“死亡螺旋”。而破解“死亡螺旋”最有效的方式是提升并穩定參保率。目前,各地通過醫保個人賬戶支付、首年未理賠次年降低免賠額、放開新市民參保等方式提升參保率。下一步,保險公司和地方政府還需持續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公眾積極參與投保和續保,穩定“惠民保”參保人群,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普惠目標。
其次,需要穩步降低免賠金額,擴展保障責任,開拓健康管理服務場景,讓投保人有更多獲得感。“惠民保”的免賠額最高為2萬元,部分城市的產品賠付率也處于低位。這說明“惠民保”免賠額還有下降空間。目前,已有多個城市的“惠民保”免賠額降至1.5萬元左右,連續投保或投保后未理賠,免賠額還能進一步下降。與此同時,絕大部分“惠民保”還把創新藥品和創新療法甚至是罕見病用藥納入保障范圍,根據不同地區疾病發生率的特點和趨勢,創新藥品和創新療法的目錄也在動態調整中。這些改進方案不僅能夠滿足公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保障需求,而且有助于通過保險公司產品分層分類管理,有效管控逆選擇風險。此外,還有部分城市的“惠民保”拓寬了健康管理服務場景,被保險人可以享受慢病管理、癌癥篩查、健康體檢等增值服務。
最后,政府與保險公司各司其職,推動醫保與商業保險數據共享。近年來,部分城市的“惠民保”在運行中面臨基礎醫療數據不足、商業保險公司無法精準定價的難題。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希望保險公司能夠前置設定理賠目標,應賠盡賠。事實上,商業醫療險的產品設計和定價也要遵循大數法則。特別是“惠民保”屬于城市定制型保險產品,如果基礎數據不足、樣本量過小,這對于產品的精準設計和迭代影響更為深遠。從這個層面上看,政府部門需要與商業保險公司共同努力,政府部門加強宣傳與引導,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持續推動醫療數據共享;商業保險公司應發揮在精算定價、產品設計、健康管理服務、理賠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優勢,設計出更適合當地民眾需要的普惠保險產品。
“惠民保”說到底是帶有普惠性質的保險產品,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保險公司,都需要堅持惠民利民的出發點,圍繞保障民生、服務社會的根本目標,努力為公眾提供廣泛覆蓋、公平可得、保費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險服務。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