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世界黃金協會(WGC)在上海舉辦媒體溝通會,就2024年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進行解讀,并詳細介紹了“黃金+”這一全新的黃金投資品類。
二季度金價屢創新高
世界黃金協會稱,場外交易需求的增加、全球央行的持續購金以及黃金ETF流出的放緩,共同推動二季度金價屢創新高。本季度黃金均價達到2338美元/盎司,同比上漲18%,且金價一度升至2427美元/盎司的歷史新高水平。
報告顯示,2024年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總量(不含場外交易)為929噸,同比下降6%。如果將場外交易市場和其他來源的黃金需求考慮在內,2024年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達1258噸,同比上漲4%,創下有該項統計以來最強勁的二季度需求。
在央行儲備方面,二季度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增加184噸,同比增長6%,較一季度增速有所放緩。WGC的年度央行黃金儲備調查顯示,各受訪央行普遍認為,在復雜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下,出于保護投資組合及分散投資風險的需要,黃金儲備在未來12個月內可能將持續增加。
全球黃金的投資需求仍保持堅挺,同比小幅增長至254噸,但這背后卻體現了不同的需求趨勢。由于金幣需求的急劇下降,二季度金條和金幣投資減少5%,降至261噸。歐洲和北美地區一些市場出現了獲利了結行為,這些地區較低的凈需求量也抵消了亞洲地區強勁的零售投資需求。
二季度全球黃金ETF小幅流出7噸。其中,亞洲地區基金繼續呈流入態勢;歐洲地區基金扭轉了4月的大幅流出,在5月和6月期間轉為流入;北美地區黃金ETF流出態勢與上一季度相比明顯放緩。
由于金價屢創新高,二季度全球金飾需求同比下降19%,降至391噸。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金飾總需求仍具韌性,這主要得益于一季度高于預期的金飾需求表現。另外,在人工智能熱潮的推動下,二季度電子行業用金同比增長14%,進而推動全球科技用金需求持續增長,同比躍升11%。
此外,在供應方面,二季度全球黃金供應總量同比增長4%,金礦產量增至929噸。回收金總量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4%,為2012年以來最強勁的二季度表現。
國內投資與消費需求“冰火兩重天”
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就二季度及上半年中國黃金市場表現作了介紹,同時對下半年中國黃金市場需求變化進行展望。
分板塊來看,由于金價飆升以及經濟增長放緩,2024年二季度中國市場金飾需求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同期新低,僅為86噸;上半年中國金飾消費則同比下降18%,降至270噸。
展望下半年,他表示,季節性因素可能會支撐國內金飾消費需求小幅增長。如果在今年剩余時間內,金價未出現劇烈波動,則有望吸引更多消費者回歸。但金飾消費的復蘇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消費者情緒能否得到改善。
二季度,中國市場黃金ETF累計流入約140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也將資產管理總規模(AUM)和總持倉均推至新高;上半年,中國市場黃金ETF持續流入,總持倉和資產管理總規模分別激增50%和77%,這主要得益于金價的強勁表現。
二季度,金條和金幣投資需求達80噸,同比激增68%,是自2013年以來最強勁的二季度表現;上半年,金價的持續上漲和投資者的保值需求推動金條和金幣投資總需求達到190噸,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65%。
“我們對下半年中國市場實物黃金投資需求持謹慎樂觀的態度。”王立新表示,考慮到國內利率水平呈下降趨勢等因素,投資者的避險需求或將進一步走高。但如果下半年金價走勢不夠明朗,金條和金幣需求則有可能承壓。
此外,在央行購金方面,歷史數據分析顯示,金價與中國購金態勢存在負相關關系,這可能也是近期央行購金增速放緩的一大原因。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僅于4月宣布購入黃金2噸,購金量較前幾個季度明顯減少;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累計宣布購入黃金29噸。目前中國官方黃金儲備為2264噸,占外匯儲備總額的4.9%。
聚焦“黃金+”新投資趨勢
據介紹,黃金作為一項避險資產,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其價值凸顯。2022年,WGC首次在中國市場提出“黃金+”,意在引起投資機構對黃金戰略性配置的關注,并引導個人投資者了解這一全新黃金投資品類。
據了解,“黃金+”指的是把一定比例的黃金加入投資組合的業績基準中,將黃金作為投資組合長期戰略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黃金+”產品對黃金的配置具有戰略性和長期性,而非簡單的短期投機。
近年來,市場上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在投資組合中開始增加黃金配置,比如公募養老目標FOF、銀行理財、私募基金等。隨著機構投資者對黃金的認可度不斷提升以及客戶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發行含黃金的投資產品。WGC將這類產品定義為“黃金+”產品。
從WGC最新發布的2024年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來看,雖然全球黃金ETF二季度整體仍呈現小規模流出,但是中國黃金ETF在二季度卻流入25噸,總規模超過92噸,創出歷史新高。除了個人投資者的買入,機構投資者發行含黃金產品以及增加黃金配置,也是中國黃金ETF規模創歷史新高的原因之一。
WGC的一項調研顯示,投資黃金往往面臨幾大誤區或難點,包括下手難、擇時難、持有難等。普通投資者很難解決上述黃金投資中的難點。因此,WGC特別強調“黃金+”概念和投資模式,通過專業投資機構提供的資產配置建議,幫助投資者配備“黃金+”類型的產品投資黃金。
“事實上,將黃金作為投資組合長期戰略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有助于增強投資組合的抗風險能力,對沖貨幣波動風險和股債波動風險,同時增加組合的長期收益來源。”市場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認為,黃金增強抗風險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抵御貨幣波動風險,二是對沖股票、債券等資產波動風險。因此,在投資組合或者家庭資產中,長期穩定地加入黃金配置,可以增強投資組合的抗風險能力。
具體來看,黃金作為一種中立的資產,其特殊功能之一就是抵御貨幣波動的風險。黃金在國際上是以美元計價,但是投資者在關注黃金時,更應該從本國貨幣的視角出發。
從今年來看,截至7月26日,以美元計價的黃金上漲了14.8%,以相對更強勢的英鎊計價的黃金上漲了14%,由于日元的貶值幅度較大,以日元計價的黃金上漲超過25%。
與此同時,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由于黃金的驅動因素與股票、債券不同,黃金與股、債的相關性非常低。國內可投資的資產相對有限,主要還是集中在股票和債券上,因此在投資組合中加入黃金可以平滑組合波動。
除此之外,“黃金+”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給投資組合增加長期的收益來源。貨幣最早出現的目的就是交換商品,黃金開采困難、供應有限,但是全球貨幣的供給量非常大,因此黃金具有抵御通貨膨脹和貨幣超發的作用。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