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金融報記者畢華章
隨著各大城市上半年經濟數據陸續披露,城市經濟話題再度迎來階段性關注。
在去年突破7000億元大關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榆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05.0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
榆林上半年的經濟增速以及增量,頗具競爭力,而一系列資源稟賦和政策賦能下,榆林正在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無論是上半年的經濟發展成效,抑或下半年的經濟展望,榆林顯得頗有底氣。
第二產業增加值2678億元
榆林市統計局官方數據披露,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榆林市地區生產總值3505.0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增速與一季度持平。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09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678.23億元,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774.73億元,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9%。
榆林今年上半年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加446.84億元,這一同比增量在全國各城市中排名也較為靠前。
收入方面,上半年,榆林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95元,同比增長5.8%。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72元,增長4.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33元,增長7.7%。
上半年,榆林全市鐵路客貨運周轉量同比增長6.3%,公路客貨運周轉量增長1.6%,航空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增長22%。全社會用電量407.51億度,增長3.4%,其中工業用電量359.78億度,增長2.5%。
金融數據方面,截至6月末,榆林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8361.71億元,增長8%;貸款余額3198.36億元,增長9.8%。
榆林市統計局分析認為,總的來看,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保持平穩;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錯綜復雜,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穩增長依然面臨較大風險挑戰和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榆林各區縣中,神木市表現依然出色。上半年神木市地區生產總值1177.57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6.6%。
去年實現2000億元GDP目標后,神木今年上半年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尤其是,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1010.84億元,同比增長8.3%。
榆林GDP近年來持續進位
無論是上半年的經濟發展成效,亦或下半年的展望,榆林頗有底氣。
榆林能源資源富集,煤、油、氣、鹽等傳統能源及相關產業鏈龐大。同時,在風能、光伏、氫能、儲能等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節能環保、精細化工等領域,榆林也有諸多發展優勢。
目前,榆林正在為轉型發展蓄積著新動能。例如,國家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和能源陜西實驗室已經獲批,榆林還成功提取全球第一桶地下原位熱解焦油,神府大氣田也成為國內探明的首個千億方深煤層大氣田。
在重點項目方面,榆林也在推動陜煤二期和國能煤炭綜合利用項目取得實質性突破,這些均為千億級項目。
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在加速興起,榆林已經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西部)氫能大會,國內首條千噸級高品質鎂示范線建成投產等。
諸如此類,一系列資源稟賦和政策賦能下,榆林正在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
從陜西省內各城市來看,榆林GDP增速相較西安2.2%的增速,保持著追趕的勢頭。同時,作為省內經濟第二極,榆林去年邁上7000億元大關之后,不斷縮小與西安的差距,正在朝著萬億GDP城市靠攏。
與此同時,在與全國各城市的競爭中,持續進位。2023年,更是以7091億元的體量躋身全國城市前40,吸引不少目光。
在去年GDP接近的城市排行榜中,排在榆林前面的幾個知名城市包括南昌、鹽城、揚州、石家莊、濰坊等,經濟體量位于7300億元至7600億元區間。
下半年在保持穩定發展速度的前提下,榆林能否超越上述城市,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