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中歐班列的首開標志著中國與歐洲之間陸上貿易的新篇章。如今,它已成為連接東西方的重要紐帶,為共建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合作機遇。
十多年來,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西部地區也從“后衛”變成“前鋒”,同世界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2013年至2022年,中西部地區外貿占全國比重從13.5%提升至19.2%。這其中,中歐班列對于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越來越多企業借助中歐班列加速拓展海外市場,在“家門口”將產品發往歐洲、中亞等地區。如今,中歐班列運送的貨物品類達53大類5萬余種,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開行增至每周17列。其中,以中國制造“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產品和光伏產品為代表的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成為中歐班列運量新的增長點。中歐班列不僅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好貨”以更快速度、更低運價走出國門,也為八方客商進入中國市場開辟貿易新通道,成為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縮影。
中歐班列的開通,為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通過中歐班列,中國的商品可以更加快速地進入歐洲市場,而歐洲的商品也能更加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這不僅促進了中歐貿易的發展,也為沿線地區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在德國港口城市杜伊斯堡,中歐班列吸引了100多家物流和電子商務等領域的中國公司在當地落戶,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極大激發了這座城市的新活力。在波蘭邊境小鎮馬拉舍維奇,中歐班列運載的商品在此集散,為當地經濟增長和就業作出重要貢獻。可以說,中歐班列不僅便利中歐商品更快捷通達對方市場,也帶動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和產業園區不斷涌現,架起了中歐互通有無、互利互惠的橋梁。法國杜爾日Delta 3洲際物流中心運營總監埃里克·岡瑟認為,“中歐班列提供了快速可靠的運輸通道,對加強歐中經貿合作至關重要。”克羅地亞北方大學教授弗拉尼奧·馬萊蒂奇表示,中歐班列開啟了中歐合作新篇章,為中國和歐洲發展帶來福祉,雙方應進一步加強包括鐵路運輸在內的各領域合作。
馳騁穿梭的中歐班列,用速度與激情記錄亞歐各國以互聯互通促進互利共贏的新故事,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更大助力。面向未來,推動中歐班列朝著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發展,必將為促進各國合作共贏,持續鋪就世界繁榮發展之路。
來源:西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