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稱“彭城”,其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近年來明確“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發展戰略,重點打造“343”創新產業集群,涉及鋼材、鐵礦石、工業硅、碳酸鋰、棉花、棉紗、油粕、白糖等期貨相關品種,區域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力量助力。在8月2日舉行的2024產業服務創新會議暨期貨業賦能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懇談會圓桌討論環節,行業與產業界資深人士聚焦期現結合服務產業創新路徑展開了深入探討與交流,為期貨業服務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帶來了一些思路。
構建多維度產業服務體系
“弘業期貨目前在全國的分支機構數量將近40家。”弘業期貨副總經理趙東表示,當初在布局時考慮到,分支機構、營業部一定要和當地產業鏈靠攏,服務好當地的實體企業,比如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培育機構客戶,完善相關資管產品的銷售渠道上。而江浙地區企業以制造業、化工企業以及相關的配套貿易企業為主,弘業期貨致力于幫助客戶做好庫存管理、風險管理,結合得天獨厚的物流優勢,使訂單效率最大化。
“海證期貨資源稟賦,兼具金融(上海證券)和大宗商品(百聯集團、上海物貿股份)屬性,公司在產融結合、服務產業客戶方面有較多的專業和渠道優勢。”海證期貨董事長兼總經理劉飆表示,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鄉村振興,近幾年公司在“保險+期貨”項目服務上進行了許多探索。以農副產品為例,農戶在種植后可能面臨較大的價格波動,“保險+期貨”能夠通過收入險和價格險穩定農戶收入。除了價格險外,農戶最擔心的還有銷售能力。基于此,海證期貨還探索了“期貨+保險+訂單”的服務模式,借力流通性企業的優勢,既保障了農戶的價格問題,又解決了其銷售的難題。
“在產業服務過程中,期貨公司要精準定位、賦能產業,明確期貨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中的關鍵角色。”新紀元期貨董事長耿林表示,針對地方產業,如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開展深入的期貨賦能研究,專注于精品鋼材、高端紡織、農產品加工、新能源等關鍵領域。通過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期貨公司打通并優化產業鏈上下游,擴大服務覆蓋面,提升服務的廣度與深度。結合地方產業特色,前瞻性布局和培育交易所未來可能上市的新品種,以搶占市場先機。此外,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構建適應產業升級和經濟形勢變化的多層次、多維度服務體系。推動服務模式創新,從傳統模式向多元化、個性化服務模式轉變,滿足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
在趙東看來,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聚焦在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個產業,隨著城市發展、能源結構的轉變,客戶群體將從“舊能源客戶”轉換到“新能源客戶”,將為產業期現結合發展帶來更廣闊的空間。
耿林表示,新紀元期貨作為徐州本土期貨公司,依托淮海經濟區金融服務中心的集聚優勢,與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打造“現貨+期貨+金融服務”綜合解決方案。通過跨界合作,構建一個互聯互通、共生共贏的產業金融服務生態,促進地方產業的整體發展和升級。
人才培養至關重要
如何制定既符合制度又能保證決策及時性和時效性的套保策略,是當前實體企業面臨的課題。
耿林表示,企業進行套期保值,一是要有自知之明;二是要有章法;三是要用對人。
劉飆認為,企業必須有一個清晰的關于套期保值的規章制度,以及清晰的決策機制、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健全的套保方案。
“現在很多企業做現貨是輕車熟路,但未必了解期貨,還有好多做期貨的企業不了解現貨。”劉飆表示,套保業務的開展必須是期現結合,人才培養至關重要。
“期貨人才有兩個特性:一是有專業性,既要對產業熟悉,又要對金融工具熟悉,具備專業的技能;二是對宏觀形勢、行業數據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劉飆認為,期貨市場需要既懂現貨又懂期貨和衍生品的復合型人才。
“對徐州當地企業來講,期現結合要實現專業化。”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劉靜表示,徐州的期貨公司一定要針對當地的產業集群打磨自己的人才。所謂的期現結合,是期貨端不能離開現貨做期貨,現貨端也不能離開期貨做現貨。在人才建設上,跨界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徐州當地的企業和期貨公司在人才培養上一定要“手牽手”,針對當地企業的特質和結合資源稟賦進行人才培養。
“實際上,期貨公司在幫助企業建立套期保值制度時也在幫助企業培養這方面的人才。”趙東表示,他們會從基礎的期貨知識培訓,到期貨工具的使用、服務案例的分享、套保會計的處理、期現業務的培訓,從各個方面各個維度全程跟蹤企業成長情況。在幫助企業培養人才的同時,也提升了期貨公司自身對產業客戶的服務能力。
“期貨經營機構需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尤其是具有豐富套保經驗的高端人才。”耿林稱,定期對員工進行套期保值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全員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合理的激勵與考核機制,不應以盈利作為考核指標,避免套保業務轉向投機,而應側重對沖效果的評價,以激發團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人才培育和技術創新,提高期貨公司在期現結合、期權策略、‘保險+期貨’、場外業務及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專業服務能力。”他說。
趙東建議,未來,徐州的企業、政府部門、高校可建立相關的人才培養政策,最終達到“產學研用”的目的,從而賦能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