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8月7日公告,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合理充裕水平,根據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的需求,當日逆回購操作量為零。因當日有2516.7億元央行逆回購到期,因此實現凈回籠2516.7億元;8月以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累計凈回籠13498.3億元。
業內專家表示,月初資金面較為寬松,市場機構資金需求下降,公開市場操作規模相應減少,并不意味著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預計后續人民銀行將根據流動性供求形勢,繼續開展精準靈活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折射流動性充裕
業內專家表示,月末銀行考核時點過后,市場流動性回歸充裕狀態,是8月初央行逆回購操作量回歸“地量”的主要原因。
“跨月結束后,商業銀行資金頭寸相對充裕,資金利率回落至近期低位,流動性需求較少。與此同時,公開市場逆回購招投標改為數量招標之后,央行每日公開市場操作的規模理論上由市場需求決定,因此不開展操作也是市場對流動性需求走低的體現。”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說。
從市場利率角度看,東吳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李勇表示,當前DR007(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7天期債券質押式回購利率)維持在1.7%的政策利率附近,金融機構可選擇市場化融資方式,削弱了對央行逆回購的需求。8月7日,央行逆回購操作量為零,反映出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屬于根據實際情況的靈活調節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存量逆回購陸續到期,實現自然凈回籠,8月以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已累計凈回籠13498.3億元。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這旨在避免資金利率過度向下偏離政策利率,由此實現“削峰填谷”的目的。
關鍵時點仍將靈活操作
業內專家表示,面對后續政府債發行、稅期走款等影響,預計央行仍將在關鍵時點靈活操作,持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近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規模雖變少,但并不意味穩健貨幣政策轉向,央行更多是根據機構需求、資金面松緊情況、短期擾動因素進行靈活調節。”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說。
王青表示,盡管政府債凈繳款規模顯著增多且主要集中在本周(8月6日-8月9日)后半周,但在稅期未至、財政支出下撥的背景下,下半周資金面大概率仍處于較為寬松狀態;資金面趨緊可能要待稅期高峰(8月15日前后)到來之后,屆時央行逆回購操作規模可能適度加大。
專家也提示,伴隨著貨幣政策框架進一步由數量型調控轉向價格型調控,后續央行或將更為重視對市場利率的調控。
在王青看來,作為直接受7天期央行逆回購利率影響的短期市場基準利率,未來DR007的波動性會進一步下降。這也意味著未來針對稅期走款、政府債發行、銀行考核、重要節假日等可能帶來資金面波動的因素,央行都將通過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方式,實施更為有力地“削峰填谷”,確保DR007圍繞7天期逆回購利率平穩運行。
(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