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消金股權再遭質押。
近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7月24日,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捷信消金”)股東Home Credit N.V.(捷信集團)將一筆股權質押給天津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津銀行”),出質數額為23.10億元。
近一年來,捷信消金股權已被捷信集團質押3次,其中2次質押給天津銀行,1次質押給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下稱“對外貿易信托”)。目前,捷信消金的股權處于100%質押狀態。
對此,市場猜測,捷信集團或想借股權質押達到捷信消金股權出清和牌照轉讓的目的。另外,捷信消金經營情況也不樂觀,而業績下滑往往會對其股權價值產生影響。針對此事,聯系捷信消金方面,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復。
股東欲清倉股權?
捷信消金成立于2010年,注冊資金70億元,捷信集團全資控股捷信消金。作為原銀監會批準設立的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金也是中國首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
而捷信集團是一家國際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在全球9個國家開展業務,包括中國、捷克、斯洛伐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
捷信集團是PPF集團的全資子公司,PPF集團的總部設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業務涵蓋銀行、保險、消費金融、私募股權投資以及不動產投資等領域。
過去一年,捷信消金股權多次被質押。2023年10月,捷信集團將該公司持有的捷信消金46.9億元的股權質押給對外貿易信托。今年1月25日,捷信消金剩余23.1億元的股權質押給天津銀行。
兩次質押完成后,捷信消金合計被質押的股權數額達到70億元,與該公司注冊資本一致。7月24日,捷信消金再次將23.1億元股權質押給天津銀行。這意味著,捷信消金此次股權質押為重新登記。
一位從事過股權質押業務的人士說,每家機構股權質押的合約期限不同,業務流程也有差異。有的機構合約到期后,只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就可以繼續展期,而有的機構則需要重新質押。
在此之前,曾有消息稱捷信集團欲出清捷信消金股權。該消息并非空穴來風,2022年6月,PPF集團執行長Jiri Smejc向媒體表示,該集團計劃剝離在中國一度是主要業務之一的消費貸款業務,試圖在中國找到一個戰略合作伙伴,其合作伙伴將獲得多數股權,隨后將完全接管公司。
監管對消金公司的股東資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4年3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要求,消金公司主要出資人持股比例需大于50%,消金公司股東自身需要在金融領域擁有深厚的資源積累優勢。
曾經的行業一哥走向落寞
作為曾經的行業一哥,捷信消金也曾輝煌過。2017年,捷信消金凈利潤突破10億元;2018年,捷信消金以13.98億元的凈利潤位列行業第一。截至2019年末,捷信消金總資產達到1045億元,成為業內首家資產規模突破千億元的消金公司。
2019年,捷信消金業績開始出現下滑。2019年、2020年,捷信消金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3.22億元和112.32億元,同比下降4.91%和35.16%;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1.40億元和1.36億元,同比下降18.36%和88.04%。
2020年之后,捷信消金不再單獨對外披露財報。但根據PPF集團披露,2023年上半年,PPF集團在中國區的總收入為6100萬歐元,同比下降75%;利息凈收入總額為1300萬歐元,同比下降89.9%。
另據對外貿易信托2023年11月公布的《還款通知函》,捷信消金需立即償還當期的1.8億元本金及131.47萬元利息,否則將宣布捷信消金欠付的信托貸款本金31.7億元立即到期,并采取轉讓質押債權或拍賣、變賣質押債權等措施償還貸款本息。
另外,捷信消金不良資產處置也引發業內關注。2023年,捷信消金將價值169.76億元的資產包轉讓給浙江省浙商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今年6月,捷信消金將260億元不良資產包轉讓給江西瑞京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來源: 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