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甲醛數據超標,才能賺到客戶更多錢”“檢測儀就是個道具,你要想辦法讓數據超標”“檢測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讓客戶檢測之后去治理,哪怕免費檢測都行”……近日,央廣網記者暗訪揭開的甲醛檢測亂象令人觸目驚心。
據報道,北京森家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家環保公司”)是一家提供甲醛檢測和治理服務的公司,自稱在全國有1200多家加盟商,其系列產品經“中國室內環境協會分析檢測中心”檢測,24小時除醛率高達96%。然而,多個省份的加盟商表示,在接受森家環保公司總部培訓或承接線上派單業務時,都被指導過如何調控檢測數據,讓甲醛檢測超標,借此引導客戶購買甲醛治理服務。
檢測儀是道具,數據是“橡皮泥”,只要動動手,說超標就超標,說合格就合格,一切都為促成訂單——這哪里是檢測甲醛,分明是赤裸裸的消費欺詐,不僅構成多重違法,甚至可能涉嫌犯罪。森家環保公司不僅自己違法,還不遺余力地誘導、逼迫加盟商大肆制造“甲醛焦慮”,通過數據造假牟取暴利。據此前媒體報道,有加盟商不愿同流合污賺昧心錢,曾公開舉報森家環保公司。
通過數據造假促成訂單,是企業唯利是圖、道德淪喪、無視法律的直接體現,其行為之惡劣,令人發指。更可怕的是,數據造假并非個別現象,而是行業潛規則,一些甲醛檢測公司及其加盟商打著專業的旗號,卻干著欺詐消費者的勾當,嚴重損害了行業的形象和公信力。森家環保總部工作人員直言:“很多業內人士都知道,但一般沒人說,就是你掙你的錢,我掙我的錢。”
甲醛檢測數據之所以成為牟利工具,根源在于監管的缺失和制度的空白。目前,市場上甲醛檢測公司的準入門檻低,監管力度不足,使得一些不法企業有了可乘之機。同時,相關法律法規對甲醛檢測數據的真實性缺乏明確的規定和嚴厲的處罰措施,導致企業違法成本極低,敢于鋌而走險。此外,由于信息不對稱、專業知識匱乏,一些消費者很容易被不法商家的話術蠱惑,進而被收割“智商稅”,甚至會付出健康代價。比如有消費者反映,其新家經森家環保公司進行甲醛治理后,甲醛含量仍超國標1倍多。
一些商家為牟利不擇手段,肆意踐踏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必須付出相應代價。否則,不僅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無法保障,還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敗壞行業生態。一個企業也好,一個行業也罷,如果不知敬畏昧著良心掙黑心錢,注定行之不遠。對此,監管部門應重拳出擊,絕不能手軟。從報道看,森家環保公司就是典型的“害群之馬”,相關部門要拿出應有的作為。
從長遠看,健全甲醛檢測和治理領域行業標準,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和監管體系,才是治本之策。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甲醛檢測和治理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從業門檻低,甚至不少保潔員都改行做起了除甲醛工作。一些公司低價攬客,導致市場惡性競爭,因此亟待從標準制定、行業監管等方面發力,助推行業有序發展。
總之,甲醛檢測數據絕不能成為不良商家牟利的工具。只有讓甲醛檢測數據回歸真實與可信,才能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行業的長遠發展。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