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渭南訊 仲夏時節,來到渭南市澄城縣交道鎮樊家川村,溝壑縱橫的旱塬上,郁郁蔥蔥,白墻灰瓦錯落有致,柏油馬路舒適平坦,流水潺潺楊柳依依,不論是百畝大棚、千畝梨園、萬畝龍首農業公園,還是亭臺樓閣、青磚黛瓦、綠水青山、鳥語花香的村容村貌,都讓人眼前一亮,好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
勤勞聰慧的樊家川人在蘇陜協作“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幫扶帶動下,以“千萬工程”為指引,以蘇陜協作為抓手,堅持“農旅融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產業發展模式,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國家AAA級龍首壩景區和陜西龍首現代農業園區,積極打造澄城交道龍首萬畝農業公園,繪制出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圖景。曾經貧困落后的川道村,現已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全國法治文明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成功創建陜西省蘇陜協作鄉村振興示范村。
丹澄合作,寄托著蘇陜兩地的美好祝愿,凝聚著丹澄雙方的發展共識。尤其是“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的提出,為續寫丹澄情誼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也為澄城縣交道鎮樊家川村帶來了新的契機,自2017年與丹徒區宜城街道辦西麓村結為對口幫扶村以來,雙方在各項工作再創輝煌,打造出鄉村振興示范村“蘇陜樣本”“丹澄模式”。
黨建引領,創優基層治理。借鑒西麓經驗,發揮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統籌引領作用,以“五強五優”為標準,建強基層黨建陣地堡壘,將黨建與集體經濟、產業發展、美麗村莊、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探索“黨支部+”模式,搭建“黨建e家”平臺,建設數字智慧鄉村,開展“我是黨員我先行”活動,增強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2021年村“兩委”換屆后,實現了村干部年齡、學歷“雙優化”,能力、素質“雙提升”目標,解決了村干部年齡斷層問題,夯實了村黨支部的干部基礎,特別是百名書記共上一堂鄉村法治課,為鄉村法治建設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村莊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8年樊家川村運用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典型經驗在陜西衛視《脫貧路上》《陜西新聞聯播》播出,2020年在全省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作經驗交流,2023年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
樊家川村全貌
百名村黨組織書記共上一堂鄉村法治課
培育產業,加快鏈條延伸。隨著蘇陜協作不斷拓展深化,雙方通過多次互訪,充分挖掘在技術推廣、資金扶持、產業鏈延申等方面的潛力和優勢,先后實施了丹澄共建樊家川美麗宜居村莊項目,成功打造鎮級產業示范園,帶動全鎮166戶貧困戶參與務工和分紅,樊家川村2017年被列為全國扶貧監測點、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等國省級榮譽;千畝有機酥梨產業園提升改造項目,投資50萬元新建高標準圍欄1870米,搭建防雹網48畝,提升果品品質,“龍首壩”牌酥梨榮獲國家新銳果品稱號、全國一村一品榮譽;龍首奶山羊養殖基地項目,投資300萬元打造千頭奶山羊養殖基地,采取“村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鏈接機制,以蘇陜協作資金變項目實體,通過務工與分紅戶均增收2000元/年,實現穩定有序脫貧,助力脫貧攻堅,更早地實現脫貧致富。有機農業示范園項目,投資80萬元對原有48畝設施大棚進行提升改造,通過鋪設暗管、增加現代設施等技術措施提升農產品產量和品質,提高設施果蔬產業的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樊家川村31戶貧困戶以務工+分紅形式,每戶年增收3500元,引領周邊群眾共同致富,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強有力支撐。2023年全村農業總收入2600萬元,多次成為各級觀摩示范點。
有機酥梨示范園
設施果蔬示范園
2023年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挖潛開源,壯大集體經濟。自“四方雙結對”合作簽訂以來,樊家川村依托產業發展基礎,利用蘇陜協作實施標準化廠房等項目,配套千噸氣調庫、果筐廠、交易市場、果袋廠、中藥材加工廠等,形成種植、生產、加工、倉儲、銷售一條龍的全產業鏈。通過“萬企興萬村”等活動,引導鎮江企業廣鴻冷鏈采購農產品達1000萬元,2023年被認定為首批蘇陜協作農產品基地,傾力打造蘇陜合作“共建示范村”的標桿亮點,幫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在龍首壩最佳“望瀑”位置、洛河沿岸打造民俗一條街,建設游客接待中心、澄城水盆羊肉旗艦店、農副產品展示廳及電商平臺,形成點多線長、融合互補、整體推進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益74.5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000余元。集體經濟發展榮獲省級20強。
農副產品深加工標準化廠房
梨膏糖、秋梨膏、梨汁生產車間
農副產品采購
民俗商業街
首批蘇陜協作農產品基地
農旅融合,繪就田園美景。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大力發展田園觀光、民俗風情、農業體驗等鄉村旅游新業態,傾力打造“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現代鄉村旅游綜合體。投資60萬元對園區道路進行綠化美化,設置標牌標線;投資80萬元對龍首壩景區安全防護、停車場等設施進行改造;投資120萬建成駝村溝南線,打通了南旅游環線;投資180萬綠化2000千米的旅游環線山坡;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高標準的文化廣場;成立村組兩級環衛隊伍,實現了各種生活垃圾的定點投放、集中清運;生活用電、廣電網絡全履蓋,初步形成了發展農業有基地、旅游觀光有景點、消費娛樂有項目、群眾致富有抓手的新型經濟發展格局。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國家AAA景區龍首壩
蘇陜合作寄托著蘇陜兩地的美好祝愿,承載著人民群眾的期盼。樊家川村將以“四方雙結對 共建示范村”為契機,積極發揮“1+1大于2”的共振效應,進一步攜手交流互動,常態化開展干部互訪、村企合作、人才培養,共同抓好合作項目、增強協作合力、推動資源共享,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新格局,力爭在丹徒區的幫助支持、賦能發展下,共同繪就一幅攜手發展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