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5日7時,隨著最后一次爆破聲響起,由中國中鐵十局承建的秘魯錢凱隧道進出口合龍,順利實現貫通。經過343個晝夜的連續鏖戰,項目實現提前10天完成關鍵節點施工。
8月5號,在秘魯首都利馬以北80公里的錢凱隧道施工現場,中秘兩國建設者慶祝順利貫通。(企業供圖)
錢凱隧道項目作為中國企業設計、施工的國際工程,是“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備受中秘兩國元首關注。該隧道項目是秘魯錢凱港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控制性工程,隧道串聯著山體和海濱,連接港區輔建區和碼頭操作區,沿線還途經考古保護區、泛美國際公路、居民區。有一段隧道甚至與地面的街道基本重合,地質狀況極為復雜。
中國工程智慧與創新的結晶
錢凱隧道全長1839米,為雙向三線隧道,單車道寬度3.5米,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隧道淺埋段長達1168米,占隧道全長的64.3%,其中最小埋深僅為6.6米。
隧道需要穿越數條地質斷層、大型砂腔夾層、砂層巖層地質偏壓地層、風積砂地層,導致漏砂、塌方風險大。隧道還下穿廠房、變電所、新老泛美公路、考古保護區、社區、學校、教堂及婦女活動中心等重要建筑,且居民區和考古保護區無法進行地質勘探,導致巖層不明,已多次出現地質突變情況。
錢凱隧道項目突出的特點是施工風險高、設計難度大、技術要求高、質量控制難度大。此外,項目還面臨著爆破段環評要求高、當地社區干擾頻繁等諸多困難因素。爆破時間段被嚴格限定在早7點至晚7點之間,同時對爆破振速也有嚴格限制。
中鐵十局錢凱隧道項目總工程師趙泰明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工程“老兵”, 深知復雜地質條件下海外工程項目建設的不易,每一步都需要摸索與嘗試。 他說,“來到秘魯之前,我參與國國內潮惠高速的鶴隴山隧道、拉林鐵路的貢多頂隧道和拉嘎隧道的建設,對錢凱隧道項目建設充滿信心。”
由于當地地質資料缺失,趙泰明帶領團隊仔細進行地質勘探。多條地質斷層、大型砂腔夾層、風積砂地層等復雜地質對施工工藝和安全管控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雞蛋殼”是趙泰明對隧道進口巖層的形容。由于風積砂地層向巖層的過渡帶非常不明顯,一個不小心可能捅破這層“蛋殼”。一旦引發漏沙,后果將不堪設想。
團隊注重地表監測分析,采用“地質雷達+超前探孔+內窺鏡”組合,提前探明軟弱圍巖、砂層、透水層等不良地質。針對隧道施工難題,項目進行了工法創新。軟弱圍巖大跨度隧道上臺階CD開挖工法、隧道三角形鋼管樹根樁系統施工工法、超前水平旋噴樁預加固施工工法相繼開展。引進先進機械和工法,讓中國工程智慧和中國創新方案貫穿于整個施工工程。
中國工程精細與高效的典范
如果說中國工程智慧與創新技術是構成錢凱隧道的精密零件,施工組織管理便是串聯起這些零件的紐帶。建設團隊用精細化的管理和高效的執行力,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從項目規劃到施工組織,從質量控制到安全管理,每一個環節都凝聚中國工程人員的智慧。
隧道項目中方管理人員趙波介紹說,國內的隧道項目普遍位于荒山野嶺,爆破工作不必顧及附近的居民。但錢凱隧道下穿居民區,順利施工還面臨安撫當地居民的難題。他介紹說,施工期間需組織車輛轉移居民。遇到當地的節假日,項目職工積極參與當地居民的慶祝活動。中國工程人員的真誠和友情換來了當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工程建設穩步推進。
為確保錢凱隧道高效推進,建設團隊強化現場資源配置和進度管理,在現場推行網格化分工,實行施工工序循環考核機制,充分激發現場作業人員的積極性。
在隧道鉆爆段,采用“機械化作業+光面爆破”相結合的方式,緊密銜接“鑿巖臺車+人工”打孔、“雙升降機+人工”裝藥爆破、“雙裝載機+自卸車”出渣、“雙濕噴機”進行混凝土支護施工等,實現工序“零銜接”,真正做到“分秒必爭”。該項目以單日掘進16米的速度,創下了國外單洞三線大跨隧道進尺新紀錄。
在隧道貫通的關鍵時期,項目增加施工機械設備35臺,從國內招聘60名熟練的產業工人支援現場施工;隧道噴漿及襯砌采用當地商品混凝土,保證24小時供應;按日統計炸藥消耗情況,提前15天發出采購訂單,確保火工品及時供應。
中國工程造福一方 民心相通、互利共贏促繁榮
格洛利亞(GLORIA)是最早一批加入錢凱隧道項目部工作的秘籍員工。“中國員工和秘魯員工的工作節奏很不一樣的。中國人的不知疲倦的工作作風讓人欽佩”。他說,中方建設人員將中國速度和中國質量體現的淋漓盡致。工程能沖破層層阻礙順利完工讓秘魯員工感到不可思議。
“以后有機會我肯定要去中國看看。”格洛利亞說,在與中方員工日常相處中,他與中國同事的友誼日益加深,對中國文化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認為中秘文化的碰撞和心與心的交流才是這座工程賦予他的意義。
錢凱隧道建設過程中積極融入并造福當地社會,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崗位1500多個,7500多人受益。直接促進了當地居民的就業和收入增加。此外,隨著港口吞吐能力的提升和周邊產業的繁榮,還將創造更多的間接就業機會。中企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為錢凱社區居民修繕房屋、改建道路、捐建路燈和球場等設施,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贏得了當地居民的交口稱贊。
一艘貨輪從上海到秘魯需要40天,漫長的航線讓運輸成本居高不下。隨著秘魯錢凱港這座現代化港口的崛起,這條航線將縮短10天的航程。
中鐵十局秘魯項目施工負責人覃繼華認為,錢凱隧道作為錢凱港關鍵的配套工程,其順利貫通將顯著提升錢凱港口的散雜貨和集裝箱吞吐能力。隧道建成后,錢凱港口可實現散雜貨年吞吐能力620萬噸,集裝箱年吞吐能力150萬標箱,將極大地促進秘魯的國際貿易和物流發展。隨著港口吞吐能力的提升,錢凱港將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貨物在此集散,帶動周邊地區運輸業、倉儲業、制造業等多個行業的繁榮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稅收收入。
同時,作為秘魯重要的交通要道,錢凱隧道連接港區輔建區和碼頭操作區,為港口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內部通道,有助于緩解港口周邊的交通壓力,提高貨物運輸的效率和安全。隧道落成將進一步完善秘魯的交通網絡,增強區域間的互聯互通。有助于提升物流效率,促進人員和信息的流動,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覃繼華強調,錢凱港的落成不僅將促中秘兩國在經貿領域的深度合作,更為全球港口建設與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讓世界看到中國切實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心和決心。他說,中企將致力于讓精品工程成為各國之間聯系的重要紐帶,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中國力量。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