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我市各縣(市、區)聚焦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明確整治任務,細化工作措施,積極做好“自身體檢”,推動解決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在生態價值實現、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取得成效,為我市生態綠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安塞區加快生態建設步伐,區內自然植被得到快速恢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已有明顯改善,全區森林覆蓋率由1998年的18%提高到目前的34.68%,林草覆蓋率達58.5%,年平均土壤侵蝕模數由1998年的1.4萬噸/平方公里降到0.54萬噸/平方公里,鼓鄉大地初步實現了由黃變綠的歷史性轉變,洪水、滑塌和揚沙天氣明顯減少,基本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宜川縣云巖鎮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定期組織村民清潔村莊環境,通過“門前三包、村規民約、村莊清潔日”等制度,明確村民責任,逐步形成了房屋自己住、環境自己護的管理機制。高質量推進農村改廁和垃圾轉運、污水治理“三大革命”,集中連片整治提升村莊風貌。持續加快農村衛生戶廁改造建設,做好廁所入戶、糞污無害化處理等,合理布局建設農村公廁。以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為重點,建立完善了農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和村莊保潔體系,依托已建成的縣垃圾熱裂解處理廠,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實現了轄區生活垃圾全覆蓋收運、無害化處理、節約化利用和減量化排放。
延川縣延水關鎮扎實開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對轄區79處入河排污口進行集中整治,共整改完成排污口56處,剩余23處正在積極推進中。大力開展黃河流域河湖管理自查自糾工作,定期巡查轄區河道,完成河道“三清一凈”和“小菜園”整改等排查整治,今年共清理河道垃圾14.3噸、公路沿線垃圾6.2噸、居民生活垃圾27噸,清除棄土棄渣約26立方米,組織村組人員開展河藻打撈2次。配合縣林業局完成延水關村、東村、張家河村、寺河村6400畝的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任務,在玉龍塬村和馬家河村完成人工造林2581畝。簽訂封山禁牧承諾書325份,引導群眾轉變傳統粗放養畜理念,實行舍飼圈養。
來源:延安市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