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輪“校招季”開啟,互聯網公司紛紛發布招聘信息。梳理各家企業的招聘信息顯示,今年,擴招成了互聯網大廠招聘的主流趨勢。多家互聯網頭部公司,都對外傳遞了崗位擴招的積極信號。
高校畢業生當前就業形勢之嚴峻,人所共知。因此,“今年互聯網行業的招聘有所回暖,無論是暑期實習崗位,還是應屆招聘崗位,感覺都比前兩年要充足一些”的些許積極信號,就顯得彌足珍貴,經媒體報道后,引發更多關注。
當我們把互聯網企業“校招季”擴招作為一種積極信號進行解讀時,讀懂這一信號的不該只有大學生,也需要政府、高校、社會等協同前行,以促動更多政策善意和扶持美意的迸發。部分企業擴招,不只是招聘規模相較前兩年有較大增長,而且畢業時間范圍也進一步擴大。這事實上也在提示政府、社會、高校等各方,針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扶持需要系統集成,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便利,尤其是就業時間與選擇空間。
對政府部門來說,除了宏觀就業政策的積極推進外,亦需要在個別細節之處進行微調,比如應屆畢業生身份保留問題、調控高校專業設置等。社會觀念更需要升級換代,比如“考上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體制內就業更體面”等觀念需要揚棄,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們要知道:文憑僅僅是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說明方式,不再是唯一通行證;相反,有沒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造價值的能力,才是富有遠見的用人單位真正看重的,也才是個人在職場立足、遠航的銳器。此外,還要直面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一些高校的專業設置、學科建設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滯后于時代發展,人才培養質量與用人單位的衡量標準存在錯位,相對固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與部分同質化人才造成了就業市場存在一定的結構性供求矛盾,一方面用人單位難以招到期待中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中存在的同質化競爭現象也造成了就業市場的內卷化。
就業市場上積極信號的釋放,也需要畢業生們能接得住,要接得住,就要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而沒有真正的本領,只有一紙文憑,顯然遠遠不夠。為此,大學生們就要果斷放棄那種“考上大學就是終點”和“用大學生的身份換來體面的工作”的思維,在大學期間有效地提升自己,精進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用發展的眼光審視自己和社會,正視自身位置,認識到學歷本身不是護身符,學歷背后的能力,才是讓自己在未來更具競爭力的真正保障。
全方位提升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政府、高校、社會和畢業生讀懂互聯網企業擴招積極信號的要義所在。清代學者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說:人生境遇無常,須自謀一吃飯本領;人生光陰易逝,要早定一成器日期。對青年學子來說,既需要政府、企業、社會釋放更多可感的善意與可見的扶持,又要認清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的時與勢,廓清個體前途與大環境、大趨勢的關系,去錘煉更大的本領和沉潛前行的智慧,為遠大志向的實現和人生成就感的獲得打下堅實基礎,方能在從校園走向社會這一重大人生選擇過程中,走得快一點、行得從容些。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