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鋰電產業核心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變化一直備受市場關注。8月13日,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較上日下跌1500元,均價報7.8萬元/噸,再創新低。期貨市場上,碳酸鋰主力合約從年內高位的12.5萬元/噸到如今均價跌破8萬元/噸,跌幅接近40%。
業界普遍認為,8萬元/噸是碳酸鋰行業的供需平衡成本線。面對“跌跌不休”的鋰價,近期包括天齊鋰業、鹽湖股份、藏格礦業等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圍繞鋰價下跌等話題作出積極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相關公司采取線上拍賣的方式“試探”市場反應。據了解,鹽湖股份旗下海南鹽湖國際貿易公司及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藍鉆貿易公司在8月13日下午分別進行了碳酸鋰和鋰精礦的線上拍賣,業內認為本次拍賣結果或能反映鋰價是否見底。
鋰價下跌 多家上市公司回應
今年一季度碳酸鋰價格一度迎來反彈,最高觸及12.5萬元/噸。4月,其價格逐步穩定在11萬元/噸左右。但自5月中旬開始,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直至如今跌破8萬元/噸供需平衡成本線。業內人士表示,供需格局是影響碳酸鋰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
為應對碳酸鋰價格波動,天齊鋰業和湖南裕能近期紛紛表示,已著手開展碳酸鋰期貨套期保值業務。天齊鋰業稱,目前公司已經完成前期關于套期保值的準備工作,并成立了專門的期貨管理團隊,減少主營產品價格波動對公司經營帶來的潛在風險,確保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和可持續性。
面對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與礦石、鋰云母提鋰企業相比,具有顯著低成本優勢的鹽湖提鋰企業展現出一定承壓能力。鹽湖股份近日表示,隨著氣溫穩步回升,碳酸鋰的生產線產量逐步增加,目前碳酸鋰日產量在140噸左右,銷售基本以長協為主。
同在青海鹽湖從事鋰資源開發的藏格礦業則表示,外部碳酸鋰市場的供需平衡受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盡管鋰鹽價格下滑致使上半年業績有所下滑,但在鋰價持續磨底階段,藏格礦業碳酸鋰業務50.28%的毛利率水平仍然具備較強競爭優勢。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周期,相信未來儲能市場依然大有可為。”對于碳酸鋰價格下跌,百川股份并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擔憂,公司表示將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改善新能源板塊業績。盛新鋰能表示,公司將密切關注行業變化,并努力做好相關經營管理工作,目前公司生產情況正常,近期暫無檢修計劃。
對于價格下行,也有產業鏈公司表現出憂慮。“8萬元以下的噸價確實沒法弄了,我們目前采取的方式是主動減產,目前電池級碳酸鋰月產量在2000噸左右,占現有產能的一半不到。”面對價格下行,江西宜春某頭部碳酸鋰生產商負責人稱,鋰價如果短期內不能止跌,宜春當地多半冶煉企業或難以為繼。
供需關系短期難改 鋰價磨底或持續
受碳酸鋰價格下滑影響,鋰行業上市公司半年度業績普遍受挫。決定鋰鹽企業“命運”的鋰價后續能否反轉?業內普遍認為,下半年鋰價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對此,安泰科資深專家范潤澤表示認同,究其背后原因:一是碳酸鋰供給增加十分明確;二是下游需求放緩明確,不會出現明顯增長。
據了解,雖然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但行業暫未出現大幅減停產的情況。以國內企業積極投資布局的非洲為例,隨著部分項目進入產能釋放期,預計2024年非洲鋰精礦產量大概率突破100萬噸,折合碳酸鋰約16萬噸。
反觀國內,以鋰礦龍頭贛鋒鋰業為例,由上海安能與贛鋒鋰業共同合作開發的安能贛鋒年產2.5萬噸碳酸鋰生產線窯爐于6月18日在湖南郴州正式投產。據悉,項目計劃總投資70億元,分三期建設15萬噸/年的碳酸鋰生產線。鹽湖提鋰龍頭西藏礦業的扎布耶鹽湖綠色綜合開發利用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也于6月底進入試產階段。
“從上游資源開發到鋰鹽生產的一體化企業,還是具備一定成本優勢。”范潤澤稱,鋰價回落后,鋰鹽加工環節的利潤快速收縮,外采鋰輝石、鋰云母加工碳酸鋰的企業已面臨虧損,但從永興材料等自有礦企業每噸6萬元至7萬元的成本來看,一體化企業仍具備一定競爭力。
卓創資訊分析師韓敏華表示,從目前統計數據來看,年內國內碳酸鋰行業仍有近15萬噸的新增計劃待投產,而且多數產能為頭部企業擴產,產業鏈內企業前向、后向一體化布局等,投產的概率整體較大。
“在鋰價持續低位運行的情況下,鋰礦企業競爭格局或出現新變化。”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碳酸鋰社會庫存高位累庫,且需求增速慢于供應增速,預計后續即使旺季有需求,價格反彈力度也有限。下半年國內碳酸鋰行業或仍供過于求,預計下半年碳酸鋰市場價格將繼續維持偏弱震蕩走勢。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