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的陜西省渭南市合陽是一片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其古老與美麗無不與文化相關聯。合陽古稱有莘國,是《詩經》開篇之地,自古崇文尚教,重教興學相沿成習。
在這里,教育是它的一張靚麗名片,一塊金字招牌,是合陽人民引以為傲、引以為榮的資本。合陽縣是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國家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陜西省教育強縣、雙高雙普縣。合陽中學是陜西省第一所縣立中學,城關中學被人社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實驗中學、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合陽縣教育局(本文圖片由渭南市合陽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合陽教育的發達,不僅蘊藏在一項項殊榮里,更蘊藏在“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強教育”的決心和信心里,蘊藏在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修為和氣魄里。
“要是哪個村的學校辦不好,村委會臉上都沒光彩。”合陽縣南溝村村民薛經齊這樣說教育。二十年前,南溝小學“危改”,村委會發起“每人籌一厘地、交10斤糧、搬400塊磚”倡議,全村齊心協力,短短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危改”。學校建成后,70多歲的老黨員秦振武捐出節省的10元錢,并主動提出免費看守校門一年。一時間,全村人人捐贈書本、課桌、教具,一些人還捐出了養老錢、壽材錢。薛經齊告訴記者,“對我們農民來說,每個家庭都一樣,教育就是第一大事。”
“民心所向,勝之所往。”合陽教育的成功,與長久以來全民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密切相關。
在合陽,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關心支持教育、傾心供養孩子上學已成為一種傳統,將求學上進看成農村孩子跳出“農門”的優先選擇。
歷屆縣委、縣政府牢固確立抓教育就是抓經濟、就是抓發展、就是惠民生的理念,始終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興縣富民的基礎工程積極推進,把教育發展目標定位從打造“品牌教育大縣”,上升為“品牌教育引領區”,到現在的打造“基層素質教育改革試驗地”,建設“美好教育新高地”。堅持實行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教育制度,3年來先后出臺79項政策性、法規性、事項性文件,教育經費逐年提升,每年教師節重獎教育、激勵教師,四大班子領導走進教師群體走訪慰問,全力支持推動教育優先發展。

合陽縣天合園小學
在重教的濃厚氛圍下,全民興教助學成為一種熱潮。陜西好人黨宏超年年傾心助學,先后捐資200余萬元用于添置學校設施設備,資助貧困學生上學;民營企業家楊百章2023年向合陽中學捐資10萬元、第二高級中學捐資5萬元用于兩所學校高考獎勵;從2007年開始,合陽中學校友設立“趙民昌獎學金”每年捐資獎勵高中考優秀學生和家庭困難學生,迄今已持續17年。
45萬合陽人同心同力,匯聚了教育發展的強大合力。在如此深切的教育情懷之下,合陽走出去的棟梁之才不計其數,師部級以上骨干多達300余人,更有年僅31歲就成為火箭型號設計領航人物的張飛霆等放大著“榜樣的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合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