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回調后,8月14日,國債期貨再次全線收漲。專家表示,穩增長與金融市場防風險的平衡將是影響債市走勢的重要因素,后續債市或進入震蕩期。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投資者應有買者風險自負的意識,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應切實加強內控管理。
波動增大
8月14日,國債期貨全線飄紅。數據顯示,截至當日收盤,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漲0.69%,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漲0.17%。此外,5年期、2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分別上漲0.10%、0.01%。
銀行間利率債全線下行。數據顯示,截至發稿時,3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下行至2.36%,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下行至2.19%。此外,5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下行至1.87%。
此前,受國有大行賣債等因素影響,債券市場有所回調。數據顯示,8月12日,30年期、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分別跌1.11%、0.59%。
漲跌變化,反映出債市波動加大。一些市場人士和業內專家表示,有關部門從宏觀審慎角度出發,持續關注市場運行情況,為防范系統性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及時提示風險,阻斷單邊行情放大風險。
關注監管態度
對于債市走勢,業內人士認為,穩增長與金融市場防風險的平衡將是重要影響因素,債市走向仍需關注監管態度及大行操作動向。
民生證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陶川表示,國有大行仍有再次大量賣出國債的可能性,這也將影響債市參與者的風險偏好,制約國債收益率短期內再次快速下行。
在國盛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楊業偉看來,當前情況下,長端利率雖然有性價比,但短期還需密切關注資管機構負債端變化。
“后續長期限收益率可能會進入階段性盤整過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短期波動區間將在2.1%至2.3%。”東方金誠研究報告認為。
專家表示,債市是存在利率風險的。投資債市不意味著一定能實現穩定的預期收益。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投資者要有買者風險自負的意識,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更要切實加強內控管理,防范產品組合可能產生的風險,時刻警惕期限和資產負債錯配風險。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