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內卷”,很多人都不陌生。小到一個部門,大到一個行業,卷學歷、卷加班、卷業績,“萬物皆可卷”讓不少人苦不堪言。
內卷譯自英語“involution”,本是學術名詞,用來描述“沒有發展的增長”“非理性的內部競爭”等現象。很多人認為,人類學家格爾茨在其著作《農業的內卷化》中最早提出了這一概念,用來形容一種“很辛苦又很不經濟”的模式。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這是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用“內卷式”描述一些行業的競爭狀況,無疑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內卷式”惡性競爭,有何癥狀?如專家所言,最典型的就是競相壓價擴張產能。為了阻擊甚至壓垮對手,一些企業血拼價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有的不惜“賠本賺吆喝”,一些行業甚至陷入“不卷價格就卷鋪蓋”的境地。看看有的行業就知道了——大打價格戰,瘋狂比銷量,拼命“卷營銷”,甚至搞小動作精準狙擊“友商”……近年來,已有多位企業掌門人呼吁停止內卷。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各行各業苦內卷久矣!因為這種“卷”,不是良性競爭而是惡性互害,不是出路而是絕路,不是多贏而是多輸,看起來大張旗鼓、轟轟烈烈,但只是零和博弈,落得多方俱傷。比如價格戰,卷苦了企業,有的連生存都成問題,更無心、無力加大研發投入;卷“傷”了消費者,表面上顧客得了實惠,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企業的損失必然要從產品質量、服務水平上“找補”;卷“慘”了行業,價格戰扭曲市場機制,導致全行業微利甚至虧損,勢必阻礙創新、破壞生態,成為行業發展的絆腳石。
怎么破?有人支招,創新破萬“卷”,要把科技創新支棱起來。這是正確的廢話——要知道,商場如戰場,所謂內卷,往往不由自主、身不由己,不跟進就會被擠下“牌桌”、被掃地出局。寄望企業不為所動、置身事外,一門心思卷研發、卷服務,從近年來的實踐來看并不現實。而有兩點,非做不可。
一為強化行業自律。最近,山東、浙江、陜西、貴州等地水泥行業協會紛紛發布倡議,呼吁抵制行業內出現的“內卷式”惡性競爭。這就是有益探索。行業協會可積極發揮作用,探索制定行業標準、規則,推動企業共同遵循市場規律、遵守市場規則;可主動搭建平臺,推動企業加強協商、合作,攜手走出“內耗”困境,擺脫內卷泥潭,告別惡性競爭。
二在束縛政府“推手”。必須承認,一些行業惡性“內卷”,離不開個別地方推波助瀾。有的為搶抓風口,不切實際到處“跟跑”,導致產業同質化問題突出;有的為招商引資,競相卷政策,給出的優惠愈發離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為。《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也為保障競爭公平作出具體約束。各地當嚴格落實,主動作別“招商內卷”。
市場經濟鼓勵競爭,但惡性內卷只有死路一條。它在哪里出沒,哪里就當共同說“不”、合力叫停。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