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以來,中非經貿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截至目前,有52個非洲國家以及非盟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最多的區域。中國是非洲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之一,截至2022年底,中國對非投資存量超過470億美元。
中國在非洲的制造業投資往往采用建設工業園區的方式。截至2020年底,經中國商務部備案的中國企業在非經貿合作區共有25個,入區企業達到623家。中國民營企業占在非洲直接投資的中國企業總數的90%,占中國對非直接投資總額的70%,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
非洲自貿區正式實施以來,非洲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融合加速推進,也給中非合作擴展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支持非洲國家根據自身國情和發展需求,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助力非洲建設產業集群,合作建設經貿合作區、經濟特區和工業園區,吸引中外投資者建立生產和加工基地,增加當地就業和出口創匯。特別是基本的民生產品、衛生保健用品能夠在本地生產,也為融入全球性產業鏈做好準備。
要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等,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這也是中非合作的新機遇。在新的形勢下,未來非洲“一帶一路”建設有兩大契機:一個是數字化技術應用;另一個是綠色發展。
首先,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拓展數字經濟、智慧城市、5G等新業態合作,可以助力非洲跨越式發展。中非在通訊網絡建設和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已經有了很大進展。我們看到,中非雙方企業通過多、雙邊渠道,快速發展各類數字合作平臺、線上推介會、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帶動了非洲特色產品對華出口。我國互聯網頭部企業阿里巴巴、騰訊等都在非洲布局,支持電商、第三方支付的應用。
2024年7月中非數字合作論壇上,我國與26個非洲國家政府主管部門共同發布了《中非數字合作發展行動計劃》,提出中非各方在數字政策、數字基建、數字創新、數字轉型、數字安全、數字能力六大領域采取合作行動。鼓勵企業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骨干網絡、衛星通信、數據中心、云計算等領域開展合作,提升互聯互通和數字包容水平。中非各方將推廣普及數字技術,加快農業、制造業、礦業、能源、公共服務、醫療、教育和零售等領域數字化轉型,未來三年共建10個數字轉型示范項目,共同培養1000名數字人才。
第二是綠色發展,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是世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應該是中非合作的重點。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非洲約有6億人口沒有用上電。頻繁的停電也直接導致企業的生產效率低下,也是影響外來投資的主要瓶頸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電力供應不足,然而其日照資源非常豐富,非洲大陸得到的太陽直接輻射在全球是最豐富的,除了赤道附近的小部分地區以外,非洲大陸大部分地區的輻射都在2000-3000千瓦時/平方米,十分適合發展光伏產業。但是,截至2023年底,非洲的光伏發電裝機僅為12.3吉瓦,不到全球光伏裝機的1%。
未來太陽能光伏在非洲發展潛力巨大,中國的光伏企業在非洲更是大有可為。我國光伏產業鏈走出去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在擴大海外市場的同時規避貿易壁壘,有利于促進我國的產業升級。同時,光伏作為可再生能源主要為非洲當地使用,避免了中國到非洲“獲取資源”的不實輿論。從戰略的角度看,中國光伏走進非洲是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切實舉措,將與基礎設施建設一樣成為中國在非洲亮眼的名片。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