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14歲女孩姜睿(化名)被某訓練營負責人多次性侵后自殺,引發(fā)社會對訓練營的關注與反思。近日,又曝出四川新巴蜀特訓營存在辱罵、毆打、虐待等傷害學員的嚴重問題。這家所謂的特訓營宣稱能矯治青少年叛逆、厭學、網癮。然而,事實卻證明,該特訓營不僅未能履行其矯正的職責,反而成為了學員身心受創(chuàng)的源頭。在該特訓營,學員遭受辱罵、體罰、欺凌毆打是家常便飯。有學員甚至被逼吃潲水饅頭、背著“鐵書包”繞操場跑圈。
該特訓營以簡單、粗暴的方式試圖矯正青少年的心理行為,顯然偏離了教育的正確軌道。盡管這些手段可能在短時間內能“馴服”學員,給人留下矯治有效的表面印象,但虐待和體罰絕不是矯治“良策”。辱罵、歐打、虐待等“惡”的矯治方式無法結出“善”的果子。有學員反映,該特訓營實行“一人犯錯,全體連坐”式懲罰,這無形中加劇了學員之間的對立情緒,導致大齡學員欺凌新學員、小學員的現象時有發(fā)生,甚至有學員被打得頭破血流送進醫(yī)院。
青少年心理行為矯正是一個復雜而敏感的問題,需要專業(yè)的知識和科學的方法。任何試圖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矯正”青少年行為的做法,都是極不負責任且危險的。真正的矯正應該是基于對孩子的深入了解和關愛,通過心理疏導、行為訓練、家庭支持等多種手段來幫助孩子逐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
虐待和體罰絕不是教育,這些做法不但會傷害孩子,也涉嫌嚴重違法違規(guī)。《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以虐待、脅迫等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或侵犯其合法權益。《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禁止虐待未成年人,而《義務教育法》則禁止對學生實施體罰或變相體罰。這些法律法規(guī)共同構成了保護孩子免受體罰和虐待的嚴密法網。
特訓營作為教育機構的一種,理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遵循教育規(guī)律,尊重學員人格,并切實維護和保障學員權益。讓學員在健康、積極的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在他們的心靈種下善的種子,這才是教育的真諦。靠體罰、虐待以及摧毀學員自尊心的方式讓他們馴服,絕不是有效的教育。盡管這樣的做法可能一時會讓孩子變得聽話乖巧,但它會嚴重損害學員的身心健康,并可能引發(fā)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自殘或自殺。
我們必須對形形色色的特訓營保持高度的警惕。教育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指望在短時間內立竿見影。用“惡”的方式去矯治不良習慣,只會帶來不良后果。家長在面對形形色色的特訓營時,需警惕與謹慎。要學會辨別,千萬不能因為圖省事或對孩子的教育失去耐心,“有病亂投醫(yī)”,把矯治的希望寄托在所謂的特訓機構上。這樣做不是在挽救孩子,而是在傷害孩子。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