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圍繞利率市場化相關問題多次發聲。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中國人民銀行以專欄形式介紹了近期完善利率調控框架方面的改革舉措,并梳理了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演進脈絡。
利率是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利率不僅影響微觀主體投資收益、融資成本,更是平衡宏觀經濟總供求的關鍵,成熟市場經濟體都將利率作為重要的宏觀經濟調控工具。利率市場化是經濟金融領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我國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在有序放松利率管制的同時,高度重視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利率、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利率的市場化利率體系,發揮好利率對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調節功能。
經過近30年的持續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利率的價格杠桿功能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顯著增強,推動金融資源向真正有資金需求和發展前景的行業、企業配置,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明顯下行,為發揮好利率對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調節功能創造了有利條件。
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慎推進,體現了既能“放得活”又能“管得住”的深化改革要求。
一方面,存貸款利率已實現市場化定價。市場在利率形成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顯著提升。當前貸款利率由金融機構根據資金成本、風險溢價等情況,參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與客戶自主協商確定;存款利率定價總體是由金融機構根據市場利率變化和自身經營需要自主確定。2023年以來,企業貸款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均下降約30個基點。在此基礎上,輔之以行業自律,市場競爭理性有序。
另一方面,通過調整優化公開市場操作等方式,中央銀行利率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人民銀行近期進行了一系列操作,將7天期逆回購操作招標改為固定利率的數量招標,明確其政策利率地位,提高操作效率,穩定市場預期。同時,增加午后臨時正逆回購操作,在不改變現有利率走廊格局的情況下,既保持足夠的彈性和靈活性,又有利于引導市場利率更好圍繞政策利率中樞平穩運行,增強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作為主要政策利率的作用。同時,人民銀行已有意淡化中期政策利率作用,由短及長的利率傳導關系進一步理順。這些措施寓改革于調控之中,進一步增強了人民銀行的利率調控能力。
總的來看,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過程整體是漸進式的。立足服務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需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破除不適應的限制競爭政策,督促指導金融機構提升市場化定價能力,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接下來,應進一步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增強政策利率的權威性,研究適度收窄利率走廊寬度,給市場傳遞更加清晰的利率調控目標信號。同時,維護理性有序競爭秩序,暢通利率傳導渠道,為經濟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