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7日下午,“中拉青年應對全球挑戰——2024減貧營”巴西賽區決賽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該賽事由清華大學和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共同主辦,決賽由來自清華大學與巴西高校的50余名師生參加。本次減貧營活動得到了中巴兩國使館的大力支持,也是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
圖為“中拉青年應對全球挑戰——2024減貧營”全體師生合影
在項目匯報環節中,10個參賽小組圍繞經濟政策、數字技術、公共衛生、能源與環境可持續性、農業、災害應對、教育與職業發展等議題,結合學科專業與跨文化視角展示了應對貧困問題的創新手段和多樣化策略。
最終,來自清華大學的參賽隊伍“太陽能哨兵”(Solar Sentinels)摘得桂冠。該團隊聚焦于巴西貧困社區電力供應不穩定的問題,旨在通過在這些社區安裝太陽能緊急照明燈和USB充電站,提升它們應對自然災害和停電的能力。這些設備通過太陽能板、電池、LED燈以及與緊急服務連接的SOS按鈕實現獨立運行。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利用中國強大的制造產業鏈來提供所需材料,為脆弱地區提供可靠、可持續且經濟合理的能源解決方案。
清華大學的“地源電力”(GeoPower)團隊和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的“貧民窟的綠色振興”(Favela-Parque Green Revitalization)團隊榮獲銀獎。前者展示了通過利用厄瓜多爾地熱能緩解貧困的潛力,證明了可持續能源在改善貧困地區生活條件中的重要作用;后者則通過在貧困社區實施集體蔬菜園的城市農業計劃,有效提升了社區的食品安全和環境可持續性。
來自清華大學的“金色按鈕”(Golden Buzzer)團隊、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的“原住民地區的瘧疾”(Malaria in Indigenous Lands)團隊和“亞馬遜地區的多維貧困”(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the Amazon)團隊榮獲銅獎。三個團隊分別聚焦以下議題:通過提升職業技能和就業機會來推動貧困的緩解;改善巴西原住民,尤其是瘧疾高發地區居民的健康狀況;深入分析巴西亞馬遜雨林中的多維度貧困問題。
巴西國際關系中心(CEBRI)高級研究員、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高級研究所所長、巴西高級研究論壇主席安娜·西莉亞·卡斯特羅表示,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競賽,更是一項跨文化合作倡議。舉辦這一活動有助于展示中國與巴西在全球減貧方面的共同努力。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清華大學拉美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拉丁美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濤濤表示,在活動中,中巴兩國的師生不僅實現了面對面的跨文化交流,還通過參與專家研討會、實地參觀企業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圍繞減貧主題展開探討,通過互學互鑒,切實推動中巴兩國在減貧領域的經驗共享。
“此次活動的參與者來自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發展機構,跨界合作有益于積極分享并思考如何應對‘減貧’這一全球挑戰。”陳濤濤說,“參賽選手在與專家們面對面交流中,不僅得到了寶貴的‘學術切磋’機會,還能夠在未來的兩天內,通過深刻反思與項目打磨,將自己的構思轉化為真正成熟且具有落地潛力的項目。”
此次賽事通過國際合作和跨文化交流,將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青年學子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全球減貧挑戰。通過多元化視角的融合,參賽隊伍走出課堂、走入社會、深入基層,通過現場調研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不僅深化了對減貧問題的理解,還推動了各國減貧經驗的分享與創新,創新性的跨文化的合作不僅增進了中拉青年間的互學互鑒,更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了新的機會與青年力量。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