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加坡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橋頭堡”。目前,新加坡中資金融機構的發展情況如何?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他們在國際化探索中有哪些經驗?
“出海”加速 中資金融機構布局新加坡市場
站在新加坡金融城任何一棟大廈的高層,總能看到與金融相關的元素,除了國際知名的JP Morgan、USB、HSBC等機構外,還能看到ICBC、興業證券等國內耳熟能詳的金融機構的名字和標志。
業內人士告訴調研組,2013年以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的推進,新加坡金融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中資金融機構的身影。事實上,新加坡已成為我國境內期貨公司“出?!钡膬炦x地之一。在南華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稱南華新加坡)CEO鄭培元看來,這主要是因為新加坡獨特的地理和政策優勢。
據調研組了解,作為東南亞的國際貿易中心,新加坡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首先,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作為馬六甲海峽與新加坡海峽等亞洲核心航道的全球燃料補給港,新加坡一直是重要的國際石油交易中心。其次,以原油運輸和轉口貿易為基礎,新加坡不斷在各領域拓展,積極開發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目前已成為全球鐵礦石和橡膠定價中心之一。最后,東南亞地區商品交易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進一步提升了新加坡在全球商品市場的地位。
此外,新加坡還是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投資目的地之一。鄭培元表示,相關建設和國際貿易的不斷增加,給新加坡商品期貨市場帶來了廣闊發展空間。南華期貨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需求,為中國實體企業出?!氨q{護航”,進行了全球化布局,于2016年成立了南華新加坡,并成為新加坡交易所的首個中資期貨清算會員。
成立于2021年12月的國泰君安期貨(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新加坡)也是基于類似考慮而布局新加坡的。國泰君安新加坡總經理倪韜雍告訴調研組,在日常的服務交流中,國泰君安期貨發現很多客戶都有交易境外品種或管理境外業務風險的需求。為滿足客戶全方位的期貨和衍生品需求,國泰君安期貨開啟了國際化之路,并選擇新加坡作為“走出去”的第一站。國泰君安新加坡作為國泰君安期貨的全資子公司,也是國泰君安證券在新加坡唯一的期貨和衍生品平臺,主要客戶是總部在服務的企業客戶或其境外分支機構。
據調研組了解,目前已有4家國內期貨公司在新加坡設點。其中,較早在新加坡設點的南華期貨和永安期貨,分別通過在中國香港注冊的全資子公司橫華國際和新永安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南華新加坡及永安國際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東證期貨、國泰君安期貨采取的是直接在新加坡設點的模式。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證券公司(如銀河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通過申請相關牌照,完成了在新加坡期貨市場的布局,同步開展期貨業務。在市場人士看來,這是券商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邁出的關鍵一步,在跨境業務上實施資源整合的金融綜合服務戰略,同時也體現出了券商對衍生品細分領域的重視與極致追求。
另外,據了解,目前我國至少還有6家證券、期貨公司有意向在新加坡設點,發展其境外業務。
需求引領 重點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相關企業
上述人士告訴調研組,目前新加坡的中資期貨公司已成為部分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企業風險管理業務的首選合作對象。
鄭培元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相較境外金融機構,中資背景的期貨公司對共建“一帶一路”有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在投教方面,秉持中資期貨公司的傳統,南華新加坡積極配合總部組織相關投教活動,助力更多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企業合理運用期貨及衍生工具,提升抗風險能力。
此外,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習慣也是這些企業選擇中資期貨公司的原因之一。倪韜雍告訴調研組,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戶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中資產業客戶,另一類是中資量化私募和持牌機構。其中,產業客戶多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相關企業,大多參與現貨貿易,需要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或套利操作等。
鄭培元補充道,尤其是近兩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波動明顯加劇?!俺龊!钡膶嶓w企業和金融機構為降低自身經營風險,有較強的套保和鎖匯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結合南華期貨強大的研究團隊和本地服務經驗豐富的團隊,幫助客戶進行風險管理,更能理解客戶的需求,并給出更符合其實際情況的建議或解決方案。
倪韜雍說:“這些企業最看重服務,特別是溝通效率。國泰君安新加坡作為中資期貨公司,員工要么來自中國境內,要么本身精通漢語。相似的文化、同樣的語言,加上相關工作人員對境內外市場較深的認知,雙方溝通自然相對順暢。另外,我們的服務模式與境內公司類似,客戶不需要重新適應,這些客戶自然更愿意與我們合作。”
據鄭培元介紹,共建“一帶一路”相關企業是南華新加坡重要的客戶來源。雖然近兩年公司客戶結構有所變化,增加了部分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的產業客戶、金融機構、基金等,但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相關企業在公司客戶占比中仍然超過一半。
應對國際競爭 業務多元化發展
金融機構“出?!毙录悠?,直面的是國際競爭。若想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期生存,除了發揮好各自的業務優勢外,多元化的業務布局也是這些機構開展國際競爭的路徑之一。
在走訪交流中,調研組發現,已在新加坡設點的中資金融機構都在尋求差異化發展。
據了解,2024年年初,東證期貨全資子公司東證期貨國際(新加坡)有限公司獲得了新加坡金管局頒發的資本市場證券牌照,其目標是機構客戶。
申萬宏源新加坡有限公司是新加坡的第一家中資券商,據該公司執行總裁、執行董事吳華丕介紹,目前公司主要在新加坡從事證券經紀交易、投資咨詢和資產管理業務。其中,資產管理業務一方面重點服務有“出?!毙枨蟮乃侥脊?,另一方面申萬宏源注重服務國家戰略,講好中國故事,協助境外資金投資中國。
2023年下半年開始正式展業的國泰君安新加坡雖然目前主要服務的是中資機構(包括有境外風險管理需求的境內企業及其境外分支機構),但也與國泰君安集團境內外相關部門建立了跨境衍生品業務協同,形成了覆蓋全球主要期貨交易所的期貨經紀業務服務體系。
據鄭培元介紹,南華新加坡作為橫華國際的子公司,不僅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加安全的資金托管服務,全球多家交易所的期貨期權、杠桿式外匯、倫敦金銀及OTC商品等交易服務,全天候、高效專業的中英文客服服務,而且可為客戶提供全球主要期貨交易所的清算和交割服務。
據了解,經過多年的發展,國際化業務已成為近年來南華期貨業績逆勢上行的主要貢獻力量。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南華期貨凈利潤同比增長63%,其中,全資子公司橫華國際實現凈利潤3.59億元,同比大增190%。2024年一季度,南華期貨凈利潤同比增長37%,境外業務同樣貢獻了顯著增量。
不過,對近期想在新加坡設點展業的中資金融機構,鄭培元提醒說,與過去幾年相比,新加坡的經營環境和成本出現了較大變化,尤其是經營成本增長比較顯著,建議相關機構在布局前做好相關準備。另外,在人才的招聘和儲備方面也面臨較大競爭。一方面,在新加坡招聘海外員工,新加坡人力部(MOM)有一套評分體系,需要滿足相關評分要求,這使得聘請海外人才增加了難度。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工作文化等,中資企業并非當地應聘人員的首選,且當地金融人才主要集中在銀行、財富管理、證券業。因此,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很可能成為影響新加坡公司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此,受訪的中資金融機構負責人普遍表示認同。倪韜雍在談及國泰君安新加坡未來發展計劃時表示,短期內公司的目標是“穩”,在穩定發展現有業務的同時,重點穩團隊,培育更符合公司需求的人才。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