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化產業在原料依賴進口、中下游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企業“內卷”嚴重。此外,受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影響,相關企業面臨諸多風險。恒力衍生品學院院長管大宇表示,若企業能在日常生產經營中融入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在獲得穩定利潤的同時,提升生產經營效率。
行業發展迅速 避險需求不斷變化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大宗商品已成為世界經濟活動的關鍵支柱,其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日益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然而,作為周期性較強的行業,大宗商品行業在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及市場競爭加劇下,面臨眾多挑戰與壓力。
能化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擁有經濟總量大、產業鏈條長、產品種類多、關聯覆蓋廣等特點。然而,該行業的原料依賴進口,中下游產品需求受周期性影響,波動劇烈,同時下游產業鏈利益分配存在博弈,相關企業利潤波動較大。
“大宗商品行業行情波動大,身處其中的企業保持穩定的經營才能長久地‘活下去’。”管大宇如是說。
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行業的發展轉型,要想擁有穩定的運營利潤并非易事。管大宇表示,這要求企業正確且專業地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不僅具有價格發現的功能,還能為企業提供有效的風險對沖工具。
談及我國大宗商品行業發展,據管大宇介紹,在過去數十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為現貨貿易時期(1990年至2012年),我國的大宗商品市場主要集中在現貨貿易。當時,中國剛剛加入WTO,全球產能轉移使我國迅速成為“世界工廠”,工業產能和旅游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大宗商品需求激增,企業只需要專注獲取資源即可盈利。早期,期貨市場雖然存在,但主要用于價格發現,現貨交易則完全依賴于市場需求,期現運行差異成為當時市場研究的重點。
第二階段為基差貿易時代(2012年至2020年)。隨著我國工業產能基本進入平衡階段,產業利潤空間開始壓縮,但仍處于合理范圍。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企業(例如貿易商)開始感受到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因此開始研究將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嵌入其日常經營,以降低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第三階段為含權貿易階段(2020年至今)。2020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大宗商品需求增速下降等因素影響,企業不得不通過降低成本和優化管理保持競爭力。基差貿易隨著參與人數提升,盈利空間下降,甚至逐漸變得無基差空間可做。在這樣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期權服務生產經營,進而出現了含權貿易和含權服務等經營模式。
嵌入衍生工具 企業發展迎來新“藍海”
之所以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研究并使用期權,在管大宇看來,主要是因為期權的資金成本低、場景豐富,相較線性交易的期貨,期權非線性交易的特點更適合當前這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環境。
管大宇表示,用好期權可以防范極端風險。2020年3月,受國際油價暴跌影響,國內原油和能化板塊的期貨品種也出現大幅波動。沒做極端行情風控的原油貿易商因此蒙受巨大虧損。若企業提前做了風險評估,就可以針對這種極端行情帶來的尾部風險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即企業使用場內期權,付出期權費,購買原油期貨或其他相關品種的深度虛值看跌期權,用較低的成本,為可能的極端行情上保險,讓企業免受這種風險帶來的傷害。
此外,管大宇稱,期權還可被用于優化企業經營效率。2023年,山東某大型地煉、大型民營瀝青生產商面臨瀝青合約遠期貼水,直接套保很難達成的情況。在企業品牌瀝青倉單貼水130元/噸可交割的背景下,公司制訂了一套含權優化銷售方案,決定于2023年4月6日至2023年7月18日每日收盤價判定BU2309合約入場時間,并設計了收盤價漲幅在110元/噸以內給補貼,收盤價大于3919元/噸,則以3899元/噸的價格收8月瀝青倉單,小于則到期續作的操作模式。最終實現了客戶和產業服務商雙贏。
管大宇認為,在日常生產經營中嵌入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不僅可以提升能化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還可優化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甚至為企業的運營模式提供更多可能性。
他表示,能化產業鏈上下游客戶眾多,存在多層次的產業需求。當前,不僅相關企業普遍不能熟練運用金融衍生工具,金融機構也因對產業缺乏深入了解,無法提供滿足行業需求的產業服務。在此背景下,相關企業若能正確且專業地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可在提升自身風險管理水平和生產經營效率的同時,升級與客戶的關系,幫助上下游互相分攤價格波動帶來的損益,平滑產業鏈各運營主體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實現穩定收益。
企業如何正確且專業地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呢?管大宇認為,除了要對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有充分的了解外,更需要對企業訴求有明確的辨析能力。
據管大宇介紹,能化行業中游冶煉加工環節的煉廠,其原料和成品價格受多因素影響波動劇烈,因此主要訴求是穩定加工利潤、管理原料采購成本,以及管理成品銷售價格;下游終端消費環節的加油站等企業,主要訴求是管理原料采購成本;貿易流轉環節的貿易商,是市場上的多角色者,承擔著供應鏈代理商、流通商、庫存商、加工商、服務商等多個角色,主要訴求是實現做大貿易規模和穩健經營。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