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戰略部署,擘畫了新時期改革藍圖,必將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產生重大而深刻的影響。農業銀行以服務“三農”為主責主業,持續優化縣域鄉村農戶金融供給,落實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繪制農戶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書、施工圖,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農業強國建設。
農戶金融服務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改革思維打通金融服務堵點卡點,貫通好政策“最初一公里”和落地“最后一公里”,為廣大農民辦好每件可感可及的實事,以實績實效檢驗發展成色。
要胸懷“國之大者”,突出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農業銀行持續提升對城鄉融合發展改革的支持能力和保障水平。全力服務糧食安全,推廣“糧農e貸”等特色產品,圍繞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開展一攬子金融服務。積極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以“惠農e貸”等產品為抓手,扎實做好鄉村“土特產”金融服務。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脫貧地區、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革命老區等為重點,大力推廣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富民貸等產品,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要跟進農村改革后續政策,著力提升到村到戶金融服務能力。加強與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對接,做好配套金融產品和政策研究,以更大力度推進農戶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聚焦農業經營體系,優化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服務,支持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對接。服務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程,為具備條件的區域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健全金融強農惠農富農體制機制,推動“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流向田間地頭,以優質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農村改革舉措落地生根。
要增強農戶金融服務的多樣性、普惠性、可及性。加強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推出更多符合農村特點的產品,豐富農戶金融“產品箱”,增強產品適配性。服務農業新質生產力,結合農業科技、設施農業、生態農業、海洋牧場、農村養老等新業態農戶金融需求特點,因地制宜創新特色金融產品。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探索銀政、銀保、銀擔等合作模式,推廣“三農金融講堂”,暢通農村金融服務渠道,讓廣大農民享受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書寫“金融為民”新答卷。
要契合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趨勢,加強科技賦能。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打造惠民利民便民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推進金融與科技加速融合,持續提升農戶金融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服務水平,為農戶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順應智慧銀行發展趨勢,深度挖掘農村數據要素價值,通過數據為產品和模式創新賦能,讓數據多跑腿、農戶少跑路;跟進物聯網、大數據、衛星遙感等新技術新手段,加快AI技術應用,優化辦貸流程,提高辦貸效率,改進客戶體驗,提升服務質效。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關鍵在人,根本靠干。要聚焦廣大農戶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聚焦農戶“急難愁盼”問題,著力發揮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體制優勢,持續推進農戶金融服務與基層黨建融合互促,凝聚起社會各方共同深化農戶金融的共識與合力,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將有覆蓋廣度、科技速度、服務溫度的金融服務送到尋常百姓家,不斷提升金融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能力和本領。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