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的鮮花、埃及的香水、南非的鉆石……在江蘇,非洲瑰寶綻放光彩。而在非洲,江蘇制造的工程機械、電動車、小電器等,漸入尋常百姓家。
南京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江蘇對非洲進出口1113.4億元,同比增長27.5%。其中,出口819.8億元,同比增長19%;進口293.7億元,同比增長59%。
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江蘇工程機械加力賦能。走進位于昆山的三一重機有限公司,產銷兩旺的“熱浪”撲面而來。在智能生產車間內,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自動化設備,經開模、沖壓、裝配、調試后,一臺臺挖掘機即將運往非洲。“今年1至7月,我們對非洲出口3億元,勢頭持續向好。”公司出口部負責人凱峰說。
海關人員監管即將出口到非洲的工程機械。劉巍巍 攝
經貿合作是中非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江蘇敦邦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在非洲拓展貿易已10余年,該公司董事長張孝松說,公司海外業務中九成訂單來自非洲,今年出口非洲的產品貨值已超過4000萬元。
“看,這是我們出口的新能源汽車,在埃及、埃塞俄比亞非常受歡迎。”江蘇世極星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裁李弘韜展示手機上的一段視頻。視頻中,多款中國品牌汽車整齊地排列在一處停車場里。“今年以來,我們已向非洲出口新能源汽車200多臺。”李弘韜說。
“憑借產品質量優勢和品牌影響力,我們的液晶顯示產品在非洲的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上半年,公司出口非洲的產品貨值超5600萬元,同比增長178%。”蘇州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關務經理盧玨說。
經貿往來,不僅帶來商品的互聯互通,更是文化與夢想的交融。
漫步江蘇,偶爾會與頗具非洲風情的“埃塞傳統咖啡體驗”快閃活動不期而遇。埃塞俄比亞咖啡師展示古老的咖啡制作儀式,烘炒生豆、研磨熟豆、黑陶土壺慢煮等制作流程,讓人們仿佛置身非洲的浪漫曠野中。
非洲是全球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地。近年來,江蘇構建非洲農產品進口“綠色通道”,大豆、咖啡豆、牛油果等非洲農產品在江蘇市場廣受好評。
近日,來自非洲的482噸大豆在位于如皋的蘇中國際集裝箱碼頭卸貨。1至7月,如皋海關累計監管非洲進口大豆155批、5.9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90%、42.82%。
南京海關綜合業務處副處長耿麗表示:“我們將推動中非合作領域由傳統貿易、工程建設向數字、綠色、航空航天等新興領域延伸,加快推進貿易便利化,織密中非貿易合作網。”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