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五篇大文章”明確了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和實現路徑,為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指明了方向。針對期貨行業如何理解、把握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內涵,抓住新機遇乘勢書寫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篇章,就此采訪了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
作為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核心工作和關鍵所在,如何落實落細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劉春彥看來,要把握其中的三條主線:一是激發創新性,在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過程中充分激發新質生產力;二是把握政治性和人民性,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三是堅持服務好實體經濟,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基于對主線的把握,可以更好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各方面的深層含義。具體來看,劉春彥表示,科技金融方面,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做好科技金融就是要結合科技產業、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規律和特點,為科技創新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綠色金融方面,要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普惠金融方面,要加強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公平性,讓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乃至個體工商戶都能得到金融支持,積極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工作。養老金融方面,要關注當前社會的養老現實需求,提升健康產業、養老產業等金融支持力度。數字金融方面,更多是作為一項金融轉型的工具,促進數字金融發展,積極引導各金融產業、機構數字化轉型,健全適應數字化時代的金融監管體系。
金融“五篇大文章”涉及的各方面,既是需要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的重大戰略、重點領域,也是當前發展的薄弱環節。那么,一直以來發揮著“減震器”和“穩定器”作用的期貨市場,多年來是如何助力上述領域發展的?
劉春彥表示,期貨市場通過發揮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有效促進了實體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根據實體經濟的需求,構建豐富的交易產品體系。期貨市場幫助農工商百業和千家萬戶更好地管理價格波動風險,穩定市場預期,為產業鏈供應鏈提供了重要支撐。近幾年,期貨市場積極服務國家戰略,特別是在初級產品保供穩價、保障國內資源安全可靠、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以不斷優化的‘保險+期貨’項目試點為例,該業務模式已經深入基層,得到了廣泛認可。近日,有生豬養殖科創企業以‘保險+期貨’模式獲得銀行的免擔保授信100萬元,這正是期貨市場助力科技金融的重要體現。此外,期貨市場還不斷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領域,如工業硅和碳酸鋰等期貨及期權的上市,使得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已拓展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雙碳’領域。這不僅體現了期貨市場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的重要作用,也展示了期貨行業在金融創新和發展中的活力。”劉春彥說。
展望未來,落實金融“五篇大文章”,劉春彥認為,期貨行業要把握以下三條主線:
一是期貨行業要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五篇大文章”的落實落細存在具體問題、特殊情況,需要有效梳理束縛新質生產力和“五篇大文章”的堵點卡點,創造良好制度環境。不同的期貨公司、機構要結合自身優勢和定位,有針對性地進行服務。
二是期貨行業要在加強監管和風險管理中提升服務質量。創新需要守正,金融風險需要可控。期貨市場需要強化科技引領,充分發揮創新對新質生產力的主導作用,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同時,金融創新也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確保市場的穩定和安全,防止過度投機和操縱市場等行為的發生。金融安全有保障,期貨行業的服務質量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三是期貨行業開展具體工作時,應及時總結良好做法和意見建議,并對工作開展中的經驗進行宣傳,盡快在全行業形成做好“五篇大文章”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
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劉春彥認為,后續政策層面預計將進一步發力。為彌補金融領域發展的短板,政策層面的主要發力點可能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提升金融服務普惠性,二是激發金融創新能力,三是加強金融風險管理。
具體來看,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需要進一步落實金融機構下沉式服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金融服務應該走進田間地頭,金融知識的宣講臺應該深入偏遠地區。只有這些地區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滲透率,普惠金融才能發展得更好。
激發金融創新能力,需要進一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在創新產業方面的投入力度,推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進一步發展。
加強金融風險管理也十分重要。今年4月12日資本市場新“國九條”發布,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加速落地,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因此,要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和指導,推動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引入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方法,提高金融機構對各類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能力;幫助老百姓守住口袋里的錢,養老金融才能更有活力。
劉春彥表示,在政策“東風”下,期貨行業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各個領域均大有可為。
第一,期貨行業可以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升期貨市場交易效率,優化風險管理,同時以科技領域為著力點,開發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服務,實現科技與金融的互相促進。
第二,期貨行業可以加大對綠色產品的支持和服務力度。例如,推進碳排放權期貨等新品種工具上市,有助于增強碳市場定價有效性,為傳統行業的綠色轉型提供有效風險管理工具。綠色期貨產品的開發和交易將為綠色項目提供更豐富的融資及風險管理工具。
第三,期貨行業可以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和農村地區,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便利性等方式,讓更多的市場參與者進入期貨市場。
第四,期貨行業要順應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有針對性地開發適合養老投資者的產品,但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嚴格監管,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
第五,期貨行業需要緊跟數字化轉型步伐,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建設數字金融,嘗試推動線上交易、電子結算等數字服務的普及和應用,以吸引更多投資者入市、拓寬期貨市場服務范圍。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