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機械之都”湖南長沙,山河智能國際營銷公司辦公區域人聲鼎沸,銷售人員忙著對接國際業務。“今年以來,非洲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70%。”山河智能國際營銷公司總經理肖智海頗為振奮地說。
中聯重科的起重機參與非洲天然氣項目施工。
非洲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對工程機械的需求很大。但過去非洲市場主要是國際工程機械巨頭的天下,中國企業只能在小型、低利潤產品上分一杯羹。
2016年,山河智能計劃進入非洲礦山領域,推廣鑿巖鉆機。
回想起這個過程,肖智海說,我們拿現貨送給客戶免費試用,和其他品牌同臺競技,由客戶自己評價好不好。2017年起,山河智能的鑿巖鉆機逐漸獲得市場認可,“憑著高性價比成了小爆款,目前在非洲的保有量已近300臺”。
三一重工總裁助理、肯尼亞直營子公司總經理劉國勝說,10年前,三一在非洲主要銷售泵車和路面機械,現在很多產品均打開了市場。
何以突圍?劉國勝認為是“為客戶創造價值”。他表示,三一挖機相比一些國際品牌的能耗降低10%—12%,這意味著一臺挖機每年節省的油費高達三四萬美元,再加上品質可靠、效率更高,自然能贏得客戶青睞。
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泵車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建設。
“大塊頭”闖非洲,需要“懂”非洲。
去年初,中聯重科工程師到尼日利亞考察市場,發現一種國內用得較少的船式挖機非常暢銷。但這款產品主要由其他跨國企業生產,供貨周期較長,客戶表示:“很需要,就是買不到。”
隨后,中聯重科開始自主研發,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向非洲客戶展示樣機。中聯重科海外公司西非區域總經理丁嵩說,從發現市場需求到銷售首臺產品,只用了半年時間。目前,這款產品已在尼日利亞賣出20多臺。
“剛進入非洲市場時,國內生產什么就賣什么,現在會做更多適應性研發。”丁嵩說。
幾家工程機械企業,幾乎都推出了“定制版”產品:非洲有的地方氣溫高,發動機容易“開鍋”,于是更換大容量散熱器;有的地方柴油品質較差,就增加濾芯配置……
山河智能的工程師(中)在非洲開展技術培訓。
“大塊頭”闖非洲,還得“拼服務”。
在尼日利亞拉各斯、阿布賈的中聯重科直營網點,約5000平方米的倉庫里停放了數十臺各類工程機械設備。丁嵩說,其他國際品牌供貨周期一般要6個月,我們可以現場提貨;別的品牌要打電話預約服務,我們可以立即派人處理,重點項目還有工程師駐守。
企業展示的不少照片中,非洲客戶站在來自中國的“大塊頭”前面,紛紛豎起大拇指。肖智海說,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服務和保障能力越來越強,產品有了更高的附加值。
今年4月,來自西非的客戶伊薩(Issa)和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簽訂了一個大單,合同額近2億元人民幣。
如今,這名客戶還成了“中國制造”的推銷員。伊薩說,他從去年開始使用中國設備,發現產品性能不輸其他品牌,而且服務好、配件價格合理,他很看好雙方合作的前景。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非洲大部分國家基礎設施等建設方興未艾,中非雙邊經貿合作持續向好,給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開拓非洲市場帶來了很多機會。
劉國勝說,三一等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已在非洲投資建廠,幫助培養本地技術工人,提高非洲裝備制造水平和項目管理能力,不只是產品“賣出去”,更是產業“走出去”。
(來源:新華社)